227番外五兩個吃貨是怎麼湊成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蘇太醫您慢走。”角門上的於婆子一臉笑的跟蘇太醫打招呼,很熱切的樣子,蘇太醫也笑著點點頭。

身後跟著的陳頤,依然如小時候一樣穿著藥童的袍子,梳著男孩子的髮髻,這時候看起來,是個大藥童了。

陳頤十三歲了,個子長高了,卻沒有瘦下來,依然胖乎乎的,臉蛋圓圓,如同蘋果一樣好氣,只不過越長大,笑起來就越像她的生母翠姨娘,眼睛一笑就彎起來,月牙兒一般,透出無比的歡快,如同冬的一道暖陽般,生氣的叫人喜歡。

蓋彌彰的低著頭,不去看那於婆子。

雖然她知道,於婆子只是在裝沒看見她而已。

別說於婆子,就是滿府裡,誰不知道五小姐是個最與眾不同的,別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有五小姐隔三岔五的跟著未婚夫出門看店逛街去果園,侯爺和夫人不說什麼,世子爺和世子夫人也不說什麼,誰又有資格說什麼呢?

也只有蘇太醫,還一門心思的以為沒人知道他總偷偷的領著小姐出門呢,前年冬天,這個於婆子的大孫子於憶得了風寒,請了好幾回大夫都不見好,於婆子哭的什麼似的,碰巧那天蘇太醫從那個角門子出去看見了,見她哭的那樣子,隨口問了一句,正好閒著沒事,就跟於婆子回家去,把於憶給救了回來。

於婆子一家子登時把蘇太醫當了觀世音菩薩似的拜,於是蘇太醫自以為與他家有大恩,每回接五小姐出門,都從這個角門子過,想來於婆子會當沒看見,替他遮掩。

於婆子也果然當沒看見,不過其實救不救於憶,於婆子都會當沒看見,連其他角門子上的人,也都一樣。

不過,當然沒有人說破,陳頤安鄭明珠不說,陳頤也不說,她覺得看著蘇太醫犯二可有趣了。

今年年頭,陳頤十三歲生辰,已經是太醫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使的蘇太醫迫不及待央了靖國公世子夫人上門提親。

這位世子大約第一回半這樣簡單容易的差使,備了幾禮盒上門,言談間打聽了幾句陳頤雅的年齡之類,就試探著把話說了出來。

然後…陳夫人就點頭應了。

原來是早商量過的了,表弟來央自個兒的時候還一臉緊張,擔憂的什麼似的,裝什麼呢!

靖國公世子妃在心中腹誹。

其實她真是錯怪蘇太醫了,蘇太醫可不知道陳家早就在等著他上門提親了呢,從陳頤七歲的時候他拐了小姑娘出門,陳頤過了十歲,陳家就每一年都在等著他上門來提親,沒承想他居然到陳頤十三歲了才來。

鄭明珠回去就對陳頤安笑道:“小蘇可算是來了,他還真穩得住。”前年蘇太醫升院判的時候,鄭明珠就估摸著他該來提親了,沒承想這人還死腦筋的非要升了院使才來呢。

陳頤安不以為意:“反正總要來的,五妹妹也還小。”是以現在五小姐是跟著未婚夫出門了。

他們的店擴大了一回,現在已經是兩間門面了,但店堂裡闊大空曠,東西極少,因是陳頤做主的地方,看起來總與別的店鋪有些不同,店裡刷的雪白,門口也沒有掌櫃的櫃檯,靠牆一溜矮矮的貨櫃,陳列著一盤一盤的糖果和點心,店堂正中央是長木桌子,鋪著雪白的桌布,擺著兩三樣當季主推的糖果點心。

帝都最熱鬧的大街的兩間大門面的糖果店,卻只有十來樣糖果點心,可是‘糖門’這個招牌帝都無人不知。

陳頤實在很佩服自己嫂子的智慧,是嫂子跟她說的,叫她賣又貴又少的東西:“比如這凍,你一天可以賣一百碗,但每天只賣三十碗,價錢提高一點,高到多少呢?高到大部分人需要逢年過節才捨得買一回,但達官貴人並不覺得貴的程度就可以了。”飢餓營銷!品牌貴族化,奢侈品化!陳頤覺得腦袋上有個燈泡‘叮’的亮了起來,古人並沒有總結出這樣的商業詞彙,可是一樣有這樣的智慧。

現在糖門已經有部分東西專供宮裡了,越發高大上,名氣也越發大了,簡直進斗金。

於是陳頤在京郊買下了田地(當然其實蘇太醫也要出錢…連鄭明珠、莊順公主、三嫂子和幾個出了門子的姐姐都被陳頤化了緣),種起了果樹,花田,香料等所有不能當飯吃的東西。

下一步就該建個暖房了。

陳頤覺得自己的夢想越來越圓滿了,所以也越來越開心,現在這種生活,天天都眉開眼笑,笑的眼睛如月牙兒一般。

兩人從馬車上下來,蘇太醫習慣的牽著陳頤的手,進他們的莊園去,杏子了,今天他們是來摘杏子的,陳頤前幾天就唸叨,今年要釀杏子酒。

還有葡萄也要看一下,去年的葡萄酒連太子爺都贊好,所以又多栽了幾畝,也快要了。

莊園裡還有酒窖,陳頤用糖蒸出來朗姆酒,還有存下來的青梅酒,葡萄酒,櫻桃酒,麥酒,陳頤和蘇太醫每次看完了果園,就去酒窖裡倒兩杯酒,坐在莊園的那一排房子門前的大院子裡喝酒。

吃一兩塊點心。

陳頤覺得沒有比這種覺更舒服的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