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徐州之難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夏侯淵聽了逃出來士兵的報告後也是淚滿面,痛心疾首,聽了曹的話後馬上道:“主公,此仇不報,天理難容,你就下令吧,我一定要讓徐州屍橫遍野,生靈塗炭,讓陶謙老兒狗血淋頭。”曹洪也是暴跳如雷,厲聲叫道:“主公,你就下令吧,我們要血洗徐州,用陶謙老狗全家的頭顱來祭奠我老叔。”曹大聲道:“夏侯淵、許禇、于三人聽令,你三人率七萬大軍為先鋒,向徐州殺將過去,所遇城池,將城中百姓全部斬殺,一人不留,這才能解我心頭之恨。”夏侯淵、于、許禇三人道:“是主公。”三人轉身去點兵馬起程去啦。

又道:“荀彧、程昱、劉馥等人率三萬大軍駐守鄄城、範縣、東阿三縣,其餘將領都跟我向徐州殺將過去。”荀彧、程昱、劉馥等人也知道屠城是不行的,但在這種情況下,誰敢向曹爭辯啊,那不是找死嗎,所以曹手下的有識之士是一個都不敢出聲,也不敢在這種時候惹老曹,畢竟自己的小命更要緊,他們只能遵守曹的指令行事,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事。

而當時有九江太守邊讓,是徐放刺史陶謙的好朋友,二人關係非常的好,聽到曹率大軍要來血洗徐州時,知道徐州有大難,馬上親率五千士兵前不救援。曹聽說九東太守邊讓率五千士兵來支援徐州,馬上讓夏侯淵率大軍趕到邊讓大軍的路上對其伏擊,並把邊讓斬殺,五千大軍也被殺得丟盔卸甲,能逃出去的都只能是逃命了。

此時正在東郡擔任從事的陳宮,原本有恩於曹,陳宮和徐州陶謙的關係也是非常的好;聽說曹起兵二十萬向徐州殺將而去,為的就是報仇雪恨,並聽說曹要屠城,所過城池中的百姓都要受其牽涉,陳宮就連夜前來見曹

知道陳宮是來當陶謙的說客,相勸自己不要出兵打徐州和屠城中百姓,曹本不想見陳宮,但陳宮過去對自己有大恩,要不是陳宮相救的話,曹早就被董卓給咔擦啦,這不見嗎肯定是不好的,曹只好把陳宮請進自己的帳中相見。

陳宮見到曹後道:“明公,我聽說你要親率二十多萬大軍進攻徐州,目的就是報尊父被張闓加害之仇?聽說你下令大軍所到之處要殺盡無辜的百姓。我這次是來向你說,陶謙是個仁者見仁的老好人,不是見利忘義之輩,怎麼可能加害令尊呢?令尊遇害是張闓的個人行為,並不是陶謙授意,陶謙讓張闓率士兵護送令尊也是一翻好意,此事不是陶謙之罪啊。況且徐州的各地郡縣中的百姓,更是無辜,百姓得你又有何深仇大恨呢?你現在下令見城屠城,見村屠村,這也太殘酷無情啦,這也會影響你的名聲,希望你三思而後行。”曹聽了陳宮的話憤怒的道:“你從前棄我而去,如今你還有什麼臉來和我相見?我要不是看在以往的情面上,我都懶得見你。現陶謙殺害了我父全家老小一百多人,我發誓要捉著陶謙,挖其膽,剜其心,這才能雪我心頭之恨,你雖然是為陶謙當說客,我為什麼要聽你的話呢,你也不用再說了,否則我連你一起斬殺,你走吧。”陳宮聽了曹的話,無言以對,知道再說無用,只好告辭。陳宮出了曹的林帳,心中嘆息道:“我現在相勸不了曹出兵攻打徐州,也沒有臉面去見陶謙了。”於是陳宮騎馬轉投陳留的太守張邈而去。

卻說夏侯淵、許禇、于率領的前鋒大軍,一路向徐州殺去,所到之處燒殺掠搶,遇城焚城,見人殺人,挖掘墳墓,遍地是屍橫遍野,血成河。曹大軍慘絕人寰,凶神惡煞,這是對徐州百姓犯下滔天罪行,當然這也為曹後來統治徐州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後患。

徐州城中的陶謙,聽說曹起兵二十多萬向徐州殺來,目的就是為報父仇,大軍所過之地到處斬殺無辜百姓,陶謙是悲痛絕,仰天慟哭道:“我罪孽深重,得罪了老天,這才讓徐州百姓受此大難。”陶謙召集眾文武官員商議,陳登則道:“主公,曹此舉名為替父報仇雪恨,實際上他是看中了徐州,想以此藉口搶佔徐州,這並非是主公之錯,就算沒有曹嵩之事,曹遲早也會找其他理由向我徐州入侵的,這是曹的狼子野心。”陶謙手下牙門將軍曹豹道:“明公,我徐州的丹陽兵勇猛無比,有什麼可害怕的,現在曹大軍既然已經來到,我們豈能束手待斃,我願助明公打敗曹大軍,還我徐州百姓有個安靜之地。”陳珪思考了一下道:“明公,曹大軍一路燒殺掠搶,對徐州百姓犯下滔天大罪,現在已起了百姓同仇敵愾的決心,我們內要動員城中百姓參與守城,他曹的二十多萬大軍也未畢就能輕易的攻下城池,請明公趕緊下令動員百姓,和百姓證明清楚,一旦城破,百姓也會受到殘害,只要城中百姓和我軍同心協力,堅守城池,時間一長,曹大軍的糧草肯定會出問題,那他只有退兵,所以我們最終能打敗曹大軍。”曹率大軍殺到徐州城後,陶謙也只好引兵出城戰,遠遠看到曹大軍如鋪霜湧雪,士兵們頭扎白布,氣勢洶洶,完全是一付拼命的樣子,曹大軍中豎起白大旗二面,大旗上面有報仇雪恨四個大字。

雙方大軍列好隊形後,只見曹身穿孝服,提馬出陣,指著陶謙破口大罵道:“陶謙匹夫,你加害我父全家一百多人,現我大軍到此,你還不下騎受罪。”陶謙出馬於自己的大旗一面,對曹欠身行禮並道:“我本想好曹你,怕你父路途中有危險,所以才令張闓率五百兵馬相送,那會想到張闓這狗賊,賊心不改,在途中加害令尊,這也是我沒有想到的事啊,這件事確實不是我授意的,希望曹公明察秋毫。”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