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緩兵之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貓貓看書】
看劉瑾這口氣,便是要攤派了。馮虞面也肅穆起來“請公公賜教。”看馮虞真當回事,劉瑾點點頭,說道:“雖沒有實信,不過咱家知道你與那楊家,在南洋動作不小,這兩年你們兩家也是富得
油了。這第一條路,咱家奏請皇上再遣干將下西洋,你領了你一干人馬盡著折騰去吧。福州市舶司、福建都司也由你安排人選,其他地方,咱家也幫著你
待到了,一路暢行。你本就是行商起家,不如實心實意賺些銀錢,到南洋過個神仙
子。”馮虞心中一動,面上卻不動聲
,問道:“請教公公,那第二條路呢?”
“第二條麼,你馮虞不是好兵事麼,咱家給你個宣大總督兼了三邊總值,你出關平韃子去,兵馬錢糧總不會少了你。侍衛親軍你也全數領去,你使著順手,皇上放心,咱家也安馮虞聽了,眼珠子簾轉個不停,半晌說道:“公公確是實心為下官著想,這兩條路也是下官心願所寄。呵呵,想來公公還有些話沒說出來。選這兩條路,此後相安無事,若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公公便要拿我發作了。”劉瑾“哼”了一聲,不置可否。
“下官不敢拂公公美意,京師離家萬里,確也心下生乏。下官,選第一條路。”劉瑾點了下頭“嗯,如此便好。咱家即表奏你為南洋大都督,持節出洋。”
“哦,有一事須稟告公公得知,前皇上想看海戰,著我調福建水師至天津衛受閱。既然公公安排下官經略外洋,乾脆等著船到,校閱之後,下官便搭船南下。”
“還有此事?水師幾時到天津衛?”
“調令已發。此刻想必已到福建。水師集結、上路還須些時,算算行程,當在**月間抵達。”
“行啊。”劉瑾應得痛快。
“說起來。咱家也是沒見過海地。看看海戰是個怎麼回事。倒也有趣。既是如此。表奏之事幹脆也緩一緩罷。待皇上校閱戰船之事。咱家趁機提起此事。也算是名正言順。”
“如此最好。公公想得周全。”馮虞想了想。又開始討價還價。
“那侍衛親軍如何處置?”劉瑾哈哈大笑:“馮虞啊。當了朝廷大員還是不脫商戶本。遇事便好計較。呵呵。話說回來。咱家也不瞞你。今
你若是事事答應得
利。咱家卻不信了。這麼著。咱家事先已探問過。你那親軍營是你看家人馬。咱家一個不留。全帶回福建去吧。軍中還有哪個將帥是你貼心、看重地。一併帶走便是。”馮虞聽了衝劉瑾一拱手。
“多謝公公成全。只是還有個小事…”劉瑾笑得直搖頭。
“你啊你啊。還沒完了。算了。咱家一併替你說了。百工使司。要麼你留人經營。要麼你走人貨。若有虧空。戶部儘可貼補。這是一節。還有你那心肝寶貝萬邦園。沒人動你。行了吧?說來也是個
纏萬貫地。怎麼就這麼摳呢?”
“呵呵。公公。下官畢竟是小本起家。慣了。”馮虞心中暗罵。若說當朝第一貪財。第一錙銖必較地。還不就是你劉瑾麼。這會子反來擠兌我了。
“得了。該說地咱家已說了。你也應得痛快。咱們爺倆算是還留了份情。回頭別忘了今
應承之事。若還有什麼要講價錢地。只管來找咱家。哦。還有一事。我大哥過世。欽天監算過。八月十五
子極好。到時出殯入土。馮大人若有暇便來送一程。”說著。劉瑾起身便走。馮虞起身送到院外。看著劉瑾地背影遠去。輕輕“哼”了一聲。
此時,陳琛匆匆趕來。
“大人,方才那劉瑾來此作甚?”馮虞冷笑一聲“他是要攆著咱們走,眼不見心不煩。”說著,將方才情形敘說了一遭。
陳琛聽罷,低頭想了想,說道:“大人果然急智,方才應得好。若是不走,只怕劉瑾便要魚死網破。若說要去宣大,此人也絕不敢重兵於大人之手,只怕後頭還有麻煩。只有下西洋這一條路,能讓劉瑾心頭稍安。加上大人方才那一番討價還價,這齣戲可就更真了。”
“是啊,這些子只得夾起尾巴。全看張永了。”
“看張永什麼?”馮虞回頭一臉怪笑“天機不可洩,想知道?自己擺卦算去。”接下來這二十來天,雙方果真是相安無事。兩人在正德面前還有說有笑,讓正德看得莫名其妙,這兩人幾時又對上眼了?直到八月上旬,張永大軍回京。
這一趟出征,張永可算是賺大發了。各地平叛大軍還未集結完畢,前方便有八百里紅旗捷報,叛亂平了!大軍威風八面地開入寧夏,安撫軍民索拿殘匪自有門
路的楊一清料理,張永只管接見官員四下巡視,分明是公款旅遊來了,還有吃有拿。半個月之後,朝廷來了新旨,將寧夏這股爛攤子一股腦
與楊一清收拾,他張永奏凱班師,午門獻俘。
只是臨行前楊一清與他那一番密議,讓張永每每回想起來仍是心跳不止。
那一,楊一清設便宴為張永餞行。酒酣耳熱之際,楊一清屏退左右,拿出一封書信來。張永展開一看,只有兩個字:“刀石。”張永大惑不解“楊兄,這是何意?”這一路,楊一清不負能員之名,軍中雜事料理得極為妥貼,每逢大事便擬好條陳,
張永決斷,禮數可說是到家了。加上楊一清又風趣健談,兩人相處甚歡。
楊一清笑道:“這是下官赴任時接到京師馮都護手書密信。只這兩個字。”
“馮大人?這…打得什麼啞謎?”楊一清低聲說道“馮大人這是向我等示警,京師那位立皇帝正在磨刀霍霍呢。”張永一聽大驚“這話從何說起?”楊一清道:“據說公公之前和劉瑾鬧翻過?”張永“哼”了一聲“不錯,那廝欺人太甚。想當初,咱們哥七個力保他劉瑾上位,哪知這廝翻臉無情,每裡只跟幾個心腹外臣廝混,咱們哥幾個託他辦些事,居然還要索錢!這還就罷了,不知道這廝哪處看咱家不順,竟在萬歲跟前搬
是非,要將咱家發往南京看管。咱家與他當堂對峙,那廝居然當面扯謊,咱家可不是謝遷那幫迂腐文官,當場便痛打了這廝一番。還是皇上明事理,命谷大用擺酒調和,皇上的面子咱家不能不給,此事也就算是過去了。不過,之後劉瑾那廝暗地裡也沒少使絆子,卻也難耐我何。怎麼,這回他又要生事不成?”楊一清微微一笑“馮大人地信使傳了個消息,說是原本宦官監軍,無印信無儀仗天子不餞行。可此番公公監軍出征時,皇上竟是親著戎服到東安門送行,還賜了金印、金瓜、鋼劍,以壯行
,還許以便宜行事。那劉瑾看在眼裡,十分嫉恨。”
“嫉恨?那又能如何?”
“又能如何,”楊一清冷冷一笑“馮大人說了,此次班師獻俘,原本廷議是八月十五正
獻俘,但那劉瑾非要緩期幾
,說是八月十五
,百官要給其兄都督同知劉景祥發喪送葬…”張永一下子就來氣了“我說詔書上怎麼寫著八月十四到京、八月十九獻俘,這
程不尷不尬的,也沒個出處。軍國大事還沒有他劉瑾埋人要緊麼?依咱家看來,只怕是要變著法子收銀錢吧。”楊一清淡淡地又加了一句:“馮大人還有句話,八月十五群臣盡皆出京,京師空虛了。”聽到這話,張永便是一
靈,雙眼猛地盯向楊一清,卻見楊一清輕輕點頭“刀已過石,只待魚
了。”張永怒喝:“這廝敢爾!”楊一清冷笑道:“如何不敢?馮大人已收了信,張公公你想來也是非去不可的了。到那時,只怕一拿一個準。再有,那劉瑾如今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有此非常之舉,公公你說,他想做什麼?”
“謀逆!”再看楊一清,面上一副“這可不是我說的”神情,卻讓張永哭笑不得。
“你說,他劉瑾一個…那個,如今已是立皇帝,如何能做得皇帝,何苦要做此事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那安化王謀反,打的名號可是清君側。這個名號可不比尋常,當年成祖爺便是如此登基的。不管怎麼說,皇上都得下旨徹查,給天下官民,給祖宗社稷一個代。若是坐實了,
反藩王這個罪名可是不輕。要不之前那劉瑾怎麼盡遣錦衣衛四下查抄安化王檄文呢。可是此番公公領兵,這檄文麼,難免不會落到公公手中。若是到了京師,獻俘時公公將這檄文順帶往上這麼一遞,他劉瑾地大麻煩可就來了。既然如此,狗急跳牆也是在所難免了。故此,此番劉瑾若果真有何舉動,第一個要殺的,便是公公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