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夏末的紅蝶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的網友們的確神通廣大,我本以為他們只能找輛越野車,然後準備幾套帳篷和登山套具什麼的,卻想不到他們居然把勘探隊用的半裝甲越野工程車和軍用的野戰醫院車都搞了過來!
幾秒鐘之後,我驚訝地在車子的側面看到了一個特別的標記,那是著名的財團三千院家族的族徽。
,你們怎麼搭上三千院家族這條線的?我好奇地問。
三千院家族?楞了一下,在我指明那個族徽之後才反應過來,我們也不知道啊風平
靜只說她負責解決後勤問題,但我們可沒料到她能從三千院家族借來勘探隊。
勘探隊?豈止是勘探隊而已啊!
一門心思都放在即將到來的冒險上,所以沒有注意,但我可注意到那群人中,有幾個人一般用審視的眼神觀察我們,一邊很警惕地注意著周圍。
依我看,這幾個不是勘探隊,而是專業的保鏢啊!
一般的野外探險,用不著把這麼厲害的人都來吧!
那個網名叫風平靜的,莫非是三千院家族的重要人物嗎?
我也見過大財團的人,乃木坂香學姐就是著名的乃木板家族繼承人,那可是絲毫不比三千院財團遜
的大財團。而只要她在學校裡面,我們學校附近就會有一輛黑
的房車待命,車上那些黑衣人氣質和眼前這些勘探隊幾乎一模一樣。
過了一會兒,參加探險的網蟲們終於到齊,大家自我介紹的時候,我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組織這次探險活動的風平靜,正是三千院財團的大小姐,和乃木坂學姐一樣是家族繼承人的三千院凪!
本的財團其實也不是很多,為什麼
個網友,都能碰到大財團的繼承人呢?真是不可思議啊!
參加探險的網蟲共有三個,每人帶了幾個朋友。
網名風平靜的三千院凪帶來了自己的專屬管家綾崎颯,專屬女僕瑪利亞,還有她的好友,據說出身退魔師家族的鷺之宮伊澄。
網名真冬的椎名真冬倒是很打算自己一個人來,但她姐姐椎名深夏很不放心柔弱而且不善於和人相處的妹妹,然後她們的好友紅葉知弦、櫻野粟夢和杉崎鍵也跟了過來。
至於網名夕陽的,隨行人員只帶了我一個。
我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私下裡對我說,我們三個,都只帶了一名男同伴。
不用你說我也看出來了啊,這不是明擺的嗎!
除了三隻網蟲及其同伴之外,三千院凪還邀請了著名的高中生偵探工藤新一和服部平次,基於大家都帶朋友來的院子,他們各自帶來了女朋友,工藤新一的女朋友叫利蘭,服部平次的女朋友叫遠山和葉,兩個人很巧合的都頗為擅長格鬥,更加巧合的是都有點
信,都怕鬼。
工藤前輩,既然利學姐怕鬼,你還帶她來幹什麼?我很好奇地問,咱們要去的不就是**嗎?
她覺得**很危險。笑容很成的名偵探工藤新一看著正在和遠山和葉整理諸如十字架、退魔箭之類驅鬼用品的女朋友,眼神中滿是溫柔,所以堅持要跟過來保護我。
大偵探還需要人保護嗎?我記得看過記者對他的採訪,貌似他十項全能啊和蘭比起來,我的身手就不算出了。工藤前輩解釋說,我看涼宮小姐動作很矯健,應該也練過格鬥,可你為什麼跟來呢?
理解,完全理解!
服部和遠山那一組差不多也是這樣說起來我們兩個還真相似呢,女朋友都比自己能打。工藤前輩笑容中沒有絲毫的尷尬,似乎一點都不覺得需要女朋友保護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我們閒聊了一會兒,就談到了此行的目的:探索皆神村。
上杉君,你對這個皆神村有什麼看法?他問。
很詭異!非常的詭異!
從這裡出,明明有道路通往皆神村,但卻不知道為什麼,前往那裡的人居然會路失蹤不奇怪,在這麼偏僻的地方,無論是狼還是熊,乃至於犯罪團伙什麼的,都有可能讓人失蹤,奇怪的是
路哪有人會在公路上
路的!
但警視廳的記錄是不會騙人的,二十年來共有十五人在這附近,其中包括兩位警官!如果追查更早的歷史,則可以現失蹤者更多,比如著名的民俗學者真壁清次郎他差不多和整個皆神村一起失蹤。
三千院凪已經將從警視廳搞來的資料分給我們,看著這份薄薄的調查報告,我心中充滿不安。
我不懼怕任何的危險,無論是人也好,是鬼怪也罷,都沒什麼好怕的!
但是我很擔心會把捲入危險當中。
這麼說,你也覺得皆神村可能有些危險的東西存在?工藤前輩沉片刻,眉宇間微微有些陰影,說實話,我本人是個無神論者,並不相信鬼神之類,如果讓我來判斷的話,我寧可認為是地磁異常或者是黑幫活動之類好在,這次我們不是孤軍奮戰。說到這裡,他悄悄指了指那些在附近警戒的勘探隊,三千院家族的保鏢實力很強勁,我可不覺得
本有能夠戰勝他們的黑幫。
說得也是,如果那個黑幫真的強大到能夠將三千院家族保護繼承人的強力保鏢們殲滅,那他們早就該威名遠揚,甚至在全世界都會赫赫有名,不可能龜縮在區區皆神村,無人知曉。
但不知為什麼,我腦子裡面依然滿是生化危機、鬼屋魔影之類的東西。
通往皆神村的道路並不寬闊,而且因為年久失修,路面狀況很糟糕。好在越野車抗顛簸能力出,一路上顛簸並不厲害,加上有工程車隨行,路面上的一些破損也被及時用土石填平,總的來說,這一路到也還順利。
但是我們並沒有直接進入皆神村,而是在距離它不到兩公里的地方停下來宿營。
因為,據資料,從這裡再向前,就是人們會失蹤和
路的範圍了。
(4527894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