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這孩子腦子果然好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仨少年比過箭後猶覺得不知足,又跑去和人一塊舞燈龍去了,之所以不是舞龍而是舞燈龍,全是因為鄉間山民把燈籠支在杆子頂,再用紅綢布前後銜接,這就成了山民們的燈龍,是鄉間賀新
的一種方式。凡有燈龍架出來,山民們就自發支著自家的燈籠杆子,帶上紅綢布出來,今年有喜事的人家要支描花樣的燈籠,或是嬰戲圖,或是鴛鴦圖,有喪事的人家則只支燈籠不點蠟燭。
白天還不明顯,到了晚上,這一年來的喜與哀一眼就能看得分明,東家嫁娶,西家生子,南家老人過身…等等等等。花市上就有現成的燈籠杆子和紅綢布賣,外鄉來的人要是想支,現買就成,這邊的風俗就是越多人越紅火,燈龍的隊伍越長越旺。
少年們一人支著一杆子,跟著山民們走街串巷,程
堯以為他們就圖個新鮮到後邊會不耐煩,哪想到山民們一句話,少年們就乖乖地聽從:“娃子,可不興半路上扯開走的,這不吉利。”少年們生於傳統長於傳統,對傳統習俗以及各地的風俗有著天生的敬重,所以一個個乖乖實實地支著燈籠杆子過田埂、過土坡、過山崗、過河
,按風俗是家家戶戶都要走遍。好在少年們體質都不錯,支著燈籠竟然也撐了下來。程
堯半道上就找個茶館歇著去了,她實在走不得那麼長的路,茶館就在廟前大場邊上,待會兒燈龍還要回到這裡來,她守株待兔就行。
近到黃昏時分燈龍隊全才回來,大場上響起嗩吶鑼鼓聲,不時還有鞭炮聲“噼哩叭啦”響作一陣紅的紙白的煙。李易他們仨可能找了人替代,一個個著手臂找了過來。程
堯剛想給他們倒上茶,李易搖頭說:“手都抬不起來了,堂嫂別倒水,我現在倒是餓了,要不咱們快點回道院去。眼看著天就要黑了,再不趁早回去上山的路太冷會結冰不安全,還是早些回,也免得堂兄伸長了脖子盼著您。”
“行吧,你們一邊走一邊活動活動胳膊,別待會兒連碗筷都拿不住。”程堯見他們仨興致不像去時那麼高。起先還想著是他們仨累了,但走到
客堂前時,忽然覺得不對勁了。按說就是再累,這仨的嘴皮子也不該停才對。一個個垂著腦袋,活像受了什麼打擊:“遇著事兒了?”
“我就說師姐會猜出來吧,你們還不信,有什麼不該跟師姐說的。師姐走南闖北好些年,見過的肯定比我們今天見過的還要多還要深刻。”張放和說完湊到程堯身邊,先是一嘆氣,然後才開口說事兒:“師姐,也沒什麼,剛見到有家人生了個女嬰。要把女嬰棄在雪地裡,進元去救,那家人把進元罵了一頓。殿下去說那家人也還是要把女嬰放在雪地裡的樹下邊。鄉民們竟都覺得沒什麼,師姐,那也是活生生的一條命呀。我們三個平時也覺得自己
渾,可從來沒想過要枉顧人命啊!”見張放和說得眼眶裡有淚花,程
堯知道這孩子是真的難過了。能為生命而難過
淚的孩子,又能壞到哪裡去:“那後來呢?”李易沉著聲說:“我身上只帶一袋碎銀子。都給了那家人,讓他們好好養著孩子。鄉民們這才開始勸,說既然有人出銀子,就養著吧,給口飯吃活下來就行了。鄉民們還說,他們會看著,不讓這家人再丟孩子。”
“接下來我們又繼續走。聽鄉民們說起那家人的事,說是那家人上有父母病重,下有幾個兒女要養活,剛生孩子的產婦身子有落了病,那女嬰今天不凍死明天也會餓死,得虧是我們給了袋碎銀子,要不然那孩子遲早是沒命的。”鄭進元他們幾個出身富貴,在京城也多看的是富貴,真是沒見過這樣的事。鄭進元就一個親妹妹,比他小六歲,那是喜歡得跟珍珠寶貝似的,有什麼好的都得想著給妹妹留著:“師姐,我看就是給了他們那袋銀子,那女嬰到最後也養不下來,可是我們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仨少年自己都還是孩子,自然不會想著去養個孩子,程
堯就想得到,不就是一個孩子麼,找兩個婆子
裡看顧著就是。若是閤眼緣就當自己的孩子養,不合眼緣就當替人養著,橫豎也不用自己動手:“明天再來看看,如果那家人實在養不下那女嬰,抱到道院裡養著吧,道院裡不缺她這口吃喝。不過,此風也不可長,萬一
後誰家生下女嬰不想要,豈不是要全推到道院來,你們各自想想可有什麼辦法。”李易腦筋轉得最快,眼珠子一溜立馬就有了主意:“堂嫂,咱們不是道院麼,鄉民們不是嫁娶動土安葬出行都要來道院問問
子麼,乾脆做回神
得了,不過我們就不適合出面了。堂嫂在院兒裡找個人,就說那孩子跟他有緣,把那孩子抱上山養,這樣不就可以了。”確實可行,這孩子腦子果然好使,程
堯忍不住伸手拍拍李易的腦袋:“少年,好主意,那這事兒
給你辦,你辦不辦得成?”
“我得找院裡的其中一位師兄或師姐幫忙,我們再去,只怕也不妥,而且也不能明天就去,得過些子再說。明天去看一眼,那家人得了我那袋銀子,就算要扔也不會這麼快,所以這事得再過一段時
。”李易打好了主意,這段時間天天差人看著,一旦那家人有把孩子丟掉的念頭,他就趁這之前先請師兄或師姐出面去把孩子帶上山來。
至於帶上山誰養,李易都能想得到了,請個媽再找倆小丫頭照顧就成,都不用他費太多心思,下邊的人自然會照顧好。一時間,李易又有了一層明悟,一個孩子對那家人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但對他這樣出身的人來說,不過就是動動嘴的小事情。
因為他從生下來的那天開始就擁有得比對別人多,所以他有責任去做一些事情,就算不是濟世安民,也應該讓他們過得更寬敞一些,而不是成天渾渾噩噩地玩耍。
次,李易又下山去瞧了那女嬰一眼,順便送了些舊衣裳過去,李易這回倒是真的深思
慮了,沒送米糧沒送錢,而是送能禦寒的舊衣舊裳,還有幾件半新不舊的女嬰小抱被小衣服。張放和見那家人管女嬰“蠢丫笨妮”地叫著,還把命名權給攬了過來,那家人家裡孩子多,都是這麼叫著,也沒個正經大名,倒也不介意這幾個衣著不錯的後生給孩子取名。
張放和琢磨好一會兒,到了發現自己沒有取名字的天賦,他總覺得自己取的名字給家裡的丫頭叫可以,給人家的女兒安上實在不是很合適:“要不,十六,你取。”
“進元試試吧。”
“啊…我可不敢擔這責任,萬一她長大了嫌名字不好怪我怎麼辦。”鄭進元可是領略過小姑娘的殺傷力,他才不要擔這風險呢。
到最後只好李易上,也巧,這家人竟姓程,李易琢磨著堂嫂的名字就不錯,程國公曾經解釋過哩——至潔之,至高之堯,取的是高潔之意。不過堂嫂畢竟是國公府出身,這麼取是沒錯的,眼前這女嬰是尋常農戶家出身,不好取這麼大的名字,怕壓不住:“叫安安怎麼樣?”
“安穩安樂嗎?程安安,還不錯,程叔,你沒意見吧。”張放和覺得“安安”是個叫出口都有餘香的名字,雖然樸實,但也清新宜人。
人家能有什麼意見,先是收了錢,今天又收了一堆洗得乾乾淨淨的舊衣裳,自然是欣賞應下:“我覺得這名字也好,安安靜靜,誒,我家大妮的名字都有了,以後大妮大名可以叫程靜靜。”張放和本來想說,靜靜應該等到以後再有女孩再叫,安安在前靜靜在後,不過想了想沒說出口。李易和鄭進元大概也是同樣的想法,都含笑不語地看著小安安:“安安,好好吃喝拉撒睡,過幾天哥哥們再來看你。”把程安安的事跟程堯一說,程
堯也愣了,看來這孩子是跟老程家有緣分吶,那就找個機會養著吧:“誰給取的名字?”
“不好嗎?”
“說不上不好,也說不上好,覺像小名兒,就像爹孃哥哥他們管我叫堯堯一樣,程堯堯,我要叫這個名字該有多彆扭。”小程七段記得這是現代一國貨品牌的商標,所以怎麼聽怎麼怪,其實要沒這個,安安這個名字確實不錯,念在嘴裡還
美的。
程…程堯堯,李易寒了一個,再去想安安這名字也跟著覺得不對勁了:“要不就當是小名,橫豎要帶上山來養,加個字吧,堂嫂,你看加什麼字好。”
“這個找我也沒用,崇安師兄…咦,崇安師兄名字裡也有個安字,這好像不合適哈。”
…
得,結果就是徹底只能當小名了,大名裡確實不好出現這個字,畢竟論起來要差輩兒了,雖然仨自認是哥哥,可莫晨其妙地就覺得跟他們同輩的李崇安只能當叔叔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