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星之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發表於《科幻世界》2003年10月號,封面故事)鏡301a是她的名字,她的號碼,她在這個世界的身份標識。

有時,她偶爾會在照鏡子的時候,恍惚地想起,這窗戶一樣映照出整個世界的物體同她的關係。

記得在很多年以前,她對一個朋友寫道:我一直相信,在宇宙的某個地方,還有另一個地球,那個地球上也生活著另一個一模一樣的鏡。

後來她才知道那叫平行宇宙,而在知識的世界裡摸爬滾打若干年後,她對於此類科幻概念嗤之以鼻。但不知為什麼,在與鏡中的自己目光相觸的瞬間,她彷彿看到了另一個世界的另一個自己。

鏡子裡晃進一片陰影。鏡301a回過頭,對著陰沉著臉的丈夫缺213b。

“磨蹭什麼。”缺說,他的鬍子茬一夜間頂破了下頜和上的皮膚,青青的一片“一照鏡子就沒個完。”鏡301a一轉身忽悠了一下,繞過擋在通道中的缺,然後順勢了半圈,在門口站定,對著缺宣佈:“上午我要去受太空署惑星考察二隊的體質考核,聽說如果合格,就直接留下培訓半年,然後送我們去惑星考察。”缺眨巴眨巴眼睛,毫無表情地點點頭。

“你沒有話說?”缺驚疑地張開嘴,好像對於“他應該有話說”的潛臺詞大困惑。

“你不是去工作嗎?”鏡深掃興地一甩頭:“再見。”她走出公寓,招了一輛空軌出租,向出租車的鑰匙孔裡餵了兩塊錢,這輛紅的合金小飛馬一躍跳上了城市上空閃亮的空軌線,向太空署的所在地“梵都”飛奔而去。

人類成功登陸惑星是22世紀50年代最令人興奮的話題。太空擴張的擁護者們力圖讓大眾接受:惑星是我們在這廣漠的宇宙中唯一的孿生姐妹。彷彿大海中兩顆一模一樣的珍珠,又像是恆河裡兩粒一模一樣的沙子。縱使星漢迢迢,依然靈犀相通。於是這顆與地球年齡相當、身材相若、質素相似的姐妹星在那些太空販子的口中成了整個人類的未來福地。對月球、火星惡劣活條件大為不滿的殖民者們,也躍躍試地打算開始飛向惑星的新徵程。

通往梵都的空軌途中打出一幅三十層高的氣體圖形廣告。畫面上是一片幽藍的天空,充滿生機的綠山巒懷抱著少女眼淚般清澈的湖泊。動的霓虹氣體從湖心蒸騰而上,慢慢凝成兩行豎排的大字:“惑星,無汙染的新地球,人類的第二個家鄉。”空軌出租從那道霓虹中穿過的瞬間,鏡301a忽然覺得自己的口跳了一下,彷彿那裡和另一處地方由一極細微的、看不見的線緊緊相連,而那一跳,就是緣於線索另一端的一次悸動。

“我…我想去。”她喃喃。然而能否成行卻要看體檢結果。本次在梵都接受體檢的科學家有40名,而考察二隊的名額僅5人,競爭相當烈。

“鏡301a。”

“我是。”

“地球古生物學博士,專長是研究生物進化歷史中的異常突變。”工作人員的口音甜膩得可疑“您在初試中的成績非常優秀,希望您能順利通過體質考核。”

“謝謝。”

“請跟我來。”一身防護服、讓人想起二戰毒氣室的工作人員帶著鏡301a走過重重的透視儀器和心設計的測試房間。大約三分鐘後,他們進入一座白穹頂的大廳,廳裡整齊地擺放著20具卵形太空艙,鏡被指派到第15號。工作人員打開艙門,讓鏡平躺在白雲母石上,無數或或細的電極自動接在她身體的各個部位。艙門合上的時候,一個柔和的錄音女聲說:“我很高興地通知您,您的多項身體指標已經合格。現在我們進行最後一項測試。請閉上雙眼,放鬆身體,等待喚醒鈴聲。”鏡301a呼了口氣,合上了眼簾,放鬆身體。艙內的空氣中似乎添加了安神撫氣的薰香。她的意識逐漸模糊,直到聽到噹噹的鈴響,鈴聲一陣緊過一陣。

艙門自動彈開,一位穿著太空署制服的年輕軍官走到她身邊,笑容可掬:“恭喜你,鏡301a,你已經合格了,請跟我來。”

“合格。”鏡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懵懂地爬起來,一腳深一腳淺地跟隨軍官走入另一層密室。太空總署惑星開發司的司長正在那裡等待著,嘴角挑著意味深長的笑。

鏡301a在司長桌前站定,這才發覺另外還有四人早已站在一邊。他們多半就是這次考察的同伴了。

“恭喜諸位,你們是勝利者。這次太空署在相關科學領域發起的志願報名活動中,共有700多名符合初選條件的科學家報名,通過初試刪至40名,而完全符合身體要求的就是你們五位。我希望你們做好心理準備,明天,你們就將踏上征程,為人類的下一個家園完成拓荒者的使命。”司長說話時,食指間捏著一片魚鱗般的亮片不住把玩。

“明天?不是還有半年的培訓嗎?”鏡忍不住問。

“那是考察一隊的程序。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隊的經驗,只需把這塊小小晶片中的資料輸入你們的大腦,然後進行3小時的適應作,一切準備就完成了。”

“我…”

“還有什麼問題嗎?”司長問。

“不,沒有了…”鏡垂下頭,隱約覺得,這次出發快地讓人不過氣來。

惑星探測計劃已進入第二階段,也即:實地考察,尋找合適位置建立一定規模的科研營地。每一位隊員手中都有近年來通過探測衛星拍下的惑星大氣與地表的詳細資料,因此考察的進展神速。

與地球一樣,惑星也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進行公轉,同時以週期、角度都與地運行關係相近。惑星也有一個月亮,隱夜現,喚起星球上奔湧不息的汐。惑星大氣的氧氣含量比氣球要高,但其他如氮氣、氫氣的濃度也比較高。因此考察隊下飛船前都穿上了特製的太空服,舒適合體的生化材料同時可以抵禦各種宇宙線、耐熱、抗寒且韌絕佳。太空服頭部有一個輕盈的太空帽,靠管通向太空服拉鎖處的一個過濾反映裝置。

通過這個拇指大的儀器,惑星的空氣經淨化過濾和一系列化學反應,被轉化成同地球空氣成分完全一致的安全氣體。

每位隊員都有一盞氣凝燈——這種多用探測工具是梵都科學家的最新發明:同時可以充當衛星**、照相、攝像機器、照明燈和武器。由於它發出的致命死光足以殺死一頭霸王龍,考察隊員們膽氣大壯,登陸第五天後就開始單獨行動。

這是鏡301a的第一次獨立考察。按理說,環境條件與地球如此接近的星球上,很可能有大量種類豐富、數量龐大的動植物存在,而其中有一種生命體會佔據統治的地位,如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和現在的人類。惑星上的植物環境與地球非常接近,而他們降落的平原附近就是水源充沛的丘陵地帶。在先前幾天的考察中她發現了大量昆蟲和爬行動物的蹤跡,還有天上的飛鳥——翅膀極盡碩大,水中的游魚——身材纖細,但長至兩三米如一杆銀的標槍。她恍然覺得自己是活在上古時代的地球——而這不正是多少古生物學家的夢想嗎?可是,這個星球生靈的統治者在哪裡?他們是否也是像人類一樣、甚至更高超的智慧生命?又或者,他們還在矇昧階段掙扎,未曾建立起地球一樣的文明?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