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一鼓作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貓貓看書

僵持下去美軍受到的影響更大。[找小說素材就到]十月底在拖延了一個多月之後德意聯軍終於發起了攻打百慕大群島的作戰行動只是首先登場的是中國海軍的第41艦隊與第42艦隊。與中國海軍攻打波多黎各一樣德意聯軍也動用了戰略航空兵。

當時德軍在亞速爾群島部署了兩百多架重型轟炸機。

攻打百慕大群島的作戰行動一再推遲主要受亞速爾群島機場擴建影響直到十月下旬才基本完成。

只是亞速爾群島太小了。

雖然德軍在擴建了原有的機場之外還修建了一座大型野戰機場但是能夠部署的重型轟炸機也就只有兩百多架。

所幸的是百慕大群島也不夠大。

兩百多架重型轟炸機加第42艦隊的近三百架艦載機已經能夠對美軍形成壓倒的兵力優勢了。

更重要的是美軍此時正在波多黎各苦戰。

雖然從地理位置講百慕大群島更加重要。主要就是百慕大群島就在美國東面離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幾座主要城市都不到兩千公里因此部署在百慕大群島的重型轟炸機能夠直奔美國本土。

相比之下波多黎各就差多了。

即便中隊佔領了波多黎各除非動用“超級空中霸王”不然就只能轟炸佐治亞州以南的地方。問題是波多黎各沒有一座機場能夠部署“超級空中霸王”主要就是沒有足夠長的硬質跑道。如果中隊打算在波多黎各部署“超級空中霸王”首先就得修建一座足夠大的機場。顯然這需要花不少的時間。也就是說即便攻佔了波多黎各中隊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也就需要再進一步。[]比如攻佔離美國本土更近的古巴。

但是波多黎各並非無足輕重。以波多黎各為跳板中隊能夠用最低的代價攻佔價值巨大的古巴。要知道古巴不但離美國本土更近而且有好幾座大型機場其中位於關塔那摩、聖地亞哥與哈瓦那的機場都能部署“超級空中霸王”此外還有好幾座機場只需要把跑道延長几百米就能部署這種超級轟炸機。這樣一來中隊就能以古巴為基地。對美國實施戰略轟炸。

要知道到時候倒黴的。肯定不僅僅是東海岸地區。

“超級空中霸王”從古巴起飛其作戰半徑幾乎能夠覆蓋美國全境而去不了的東北地區也能用部署在西海岸地區的轟炸機來彌補。也就是說到時候美國全境都將在中國戰略航空兵的威脅之下。

顯然百慕大群島沒有這麼好的基礎設施而且也部署不了多少轟炸機。

也正是如此美軍只能死守波多黎各。至於是否能夠守住百慕大群島對整個戰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要知道沒有中國海軍的協助與支持德意聯軍本不可能攻美國本土。

顯然中國海軍在打到古巴之前肯定不會去協助德意聯軍作戰也就不可能從東面威脅到美國本土。

只是百慕大群島也不是可有可無。

德意聯軍不可能從百慕大群島攻打美國本土也不可能利用部署在百慕大群島的轟炸機來摧毀美國東海岸地區但是隻要百慕大群島落入德意聯軍手裡。部署在該地的巡邏機與轟炸機就能切斷從東海岸到墨西哥的航線讓東海岸的航運全面癱瘓從而讓美軍無法及時向加勒比海地區增兵。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雖然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基礎設施極為健全通更是四通八達南北走向的幹線鐵路就有三條但是物資運輸依然主要依靠海運鐵路與公路運輸只佔了很小一部分。*如果海運癱瘓將帶來極為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工業分佈並不均衡。

要知道。美國在dúli之後打了一場南北戰爭。戰雙方分別是由資本家支持的北方聯邦與由農場主支持的南方邦聯。也正是如此美國東海地區的工業分佈有一個特點即重工業主要集中在礦產較為豐富的北部地區而紡織業、食品加工業等輕工業則主要集中在農業剷除較多的南部地區。

和平時期這還不是什麼大問題。

可是到了戰爭時期這就是大問題了。

美國東海岸的北部地區也就是以費城、紐約與波士頓為核心的工業區能夠生產出大量的鋼鐵、化工產品等等還能製造出大量的坦克、火炮、戰機與艦艇是美事工業的支柱而且也囊括了大部分軍工企業但是北部地區的農業並不發達加又擁有東海岸地區近七成的人口所以在糧食嚴重依賴南部地區。結果就是北部生產出的軍火供應美軍作戰而南部生產的糧食則供應了所有人。

關鍵就是這些物資能夠順利通北部地區生產的軍火能夠運到南部地區而南部地區生產的糧食能夠運到北部地區。

如果運輸出了問題那麼北部的工廠就會癱瘓南部的美軍將彈盡糧絕。

美國運輸業的支柱正是海運。

沒有了海運美國的戰爭潛力就無法發揮出來也就不可能在加勒比海戰勝中隊。

顯然這就是百慕大群島的重要

只是守住百慕大群島並不現實。

原因很簡單百慕大群島太小了無法部署足夠多的守衛部隊而且離美國本土還沒有近到可以讓戰術航空兵發揮作用的地步。在大西洋艦隊被擊潰之後美軍就失去了守住百慕大群島的資本。

守不住百慕大群島美軍就只能設法阻止敵人利用這座群島。

唯一的辦法就是對群島進行持續的轟炸讓敵人無法利用群島的機場無法在這裡部署航空兵。

如此一來美軍就得在這邊保持一支規模不算小的戰略航空兵。

雖然僅以壓制而言每次轟炸行動都用不了多少轟炸機但是壓制的關鍵就是得持續進行絕不能中斷。

這就是說轟炸機部隊的出動頻率非常高。

問題是轟炸機不是戰鬥機。

當時任何一種重型轟炸機都不可能持續高強度出動。正常情況下重型轟炸機每兩天才能出動一次。主要就是重型轟炸機的任務時間都比較常出動一次要飛行幾個小時甚至是十多個小時而“超級空中霸王”甚至能持續飛行二十個小時。這樣一來每次出動之後都需要花很多時間進行維護。比如“超級空中霸王”在執行了一次為時十六個小時的作戰任務之後需要一個地勤分隊的十二名官兵花三十六個小時進行維護然後才能執行下一次作戰任務。因為地勤分對並非隨時都有十二名官兵加部分轟炸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被高炮擊中過或者是出了別的大故障所以平均維護時間在四十個小時以有的時候還需要近五十個消息。

顯然美軍的轟炸機也不例外。

比如b-29在正常情況下出動一次需要花一天多進行維護如果縮短維護時間那麼在連續執行三次作戰任務之後就需要花一週的時間進行全面維護並且在此期間更換掉一些易損部件。

當時美軍為了壓制百慕大群島的德意聯軍動用了差不多兩千架轟炸機。

這樣一來美軍能夠用在加勒比海戰場的轟炸機就減少了許多。

因為轟炸機需要戰鬥機護航而能夠從美國本土飛往百慕大群島的只有遠程戰鬥機以及像p-51d這樣的新式戰鬥機所以美軍用在加勒比海方向的戰鬥機也有所減少而且調走的都是新式戰鬥機。

顯然這對守衛波多黎各極為不利。

除了兵力部署之外物資調動也對美軍產生了影響。

總而言之美軍得在兩條戰線作戰而中國海軍只需要關注波多黎各德意聯軍則把重點放在百慕大群島。

可以說只要這個局面僵持下去美軍遲早會疲力竭。

只是顧祝同並沒打算拖垮美軍。

十一月一兩個增援的陸戰師通過空運到達巴拿馬隨即就登了已經返回巴拿馬的登陸艦隊。這兩個師並沒有成建制的投入戰鬥而是被拆散之後編入了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

主要就是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需要的只是兵力。

更重要的是空運只能運送作戰人員與輕武器無法運送重武器而第三陸戰師與第五陸戰師保住了大部分重武器。

兩天之後運載著近五十萬噸物資的船隊通過巴拿馬運河進入了加勒比海。

船隊沒有在科隆港停留而是直接駛往蓬港。為了接這支船隊負責佔領蓬港的第三十一陸戰師與第三十二陸戰師已經清理出了一條深水航道還搭建了幾條浮動碼頭更準備了百艘拖船與駁船。

船隊到來意味著陸戰隊將再次發起進攻。(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