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和平的基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在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時候中國當局產生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認識。這就是一個和平穩定的世界局勢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最為有利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軍事政治同盟與無償軍事援助遠遠不夠即便因此大幅度壓縮了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使對手遭到嚴重削弱也無法創造最有利的發展環境。
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關鍵在發展而不是壓制。
從某種意義講發生在本與英國的事情就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戰前本一直將中國當成頭號競爭對手甚至不惜放棄稱霸世界的野心開始積極與美國合作意圖徹底擊敗中國。發生在一九三三年的中
朝鮮戰爭更加增強了
本民眾的仇華心理。在軍國主義的教唆下到大戰爆發的時候
本民眾已經極端仇華把中國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當時在
本國內仇華與排華反映在各個層面即便是國民基礎教育也不外如是。這種情緒在大戰中體現得非常極端。
本戰敗之後特別是在中國開始幫助
本進行戰爭重建的時候遭受矇蔽的
本民眾逐漸認識到中國不但不是仇敵還是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的恩人。結合一些其他政策到大戰結束的時候
本已經是中國眾多鄰國之中最安分守己的國家之一。在大戰之後
本更是成為了中國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盟國而且是中國本土防線的組成部分。
英國與本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英國從來沒有把中國當成仇敵但是正是中國給予的無償援助讓數千萬英國人認識了中國也讓數千萬英國人開始信任中國把中國當成最值得信賴的盟友。結果就是。英國在戰後堅持奉行親華政策成為了中國在北大西洋最堅固的橋頭堡。雖然英國的親化政策有利己因素在裡面即只有與中國結盟才能夠跟德意志第人帝國抗衡也才能夠保住英國的強國地位使英國在保持dúli
的同時成為歐洲與北大西洋地區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在絕大部署英國民眾心裡中國依然是友好國家。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的朋友。
這個認識推動中國當局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出臺了一項極為宏偉的計劃。
這就是在大戰結束之後立即著手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國家恢復經濟建設讓發展成為世界的主旋律。
第一個提出這種想法的是馮承乾而將其變成事實的是顧祝同。
早在一九四五年。馮承乾就在高層會議提出應該在戰後以發展為主並且通過援助幫助所有國家走出困境。
只是馮承乾的目光太長遠了一些。
要知道一九四五年的時候誰都不知道大戰會以什麼方式結束更沒有人知道大戰會在什麼時候結束中**隊還沒有攻美國本土呢因此在這個時候談論戰後的事情還是無差別的對外援助。顯然太早了一點。
只是馮承乾的主張並沒有因此而被埋沒掉。
隨後中**隊在戰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勝利英國投降中**隊攻美國本土都預示著戰爭將以對中國極為有利的形式結束而幫助本與英國進行重建也讓中國認識到了發展的重要
。
到一九四七年底。中國當局在戰後的對外援助問題已經沒有太大的分歧了。
當然這並不表示沒有分歧。
最大的分歧就是。要不要援助像德意志第二帝國這種在戰後的世界格局中註定要成為中國對手的國家。
當時。在這個問題中國高層的分歧非常大。
顯然大部分人都認為沒有必要援助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這等於幫助敵人即便是一向較為開明的劉伯恩也認為如果通過經濟援助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展強大就等於是在為自己樹立敵人。
只是馮承乾一直堅持援助不應該劃分對象。
爭論持續到一九四八年底一些事實讓其他領導人認識到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渡過難關也非常重要。
關鍵就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得不到援助會產生什麼變化。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會甘於沒落而會用其他的方式來維護國家利益獲得更有利的發展機會。如果得不到中國的援助無法讓經濟走正常發展的軌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唯一選擇就是擴大勢力範圍。可想而知整個歐洲、至少是整個歐洲大陸都會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鐵蹄下顫抖飽受戰亂之苦的歐洲不會得到息機會近兩億歐洲人將再次遭受戰後摧殘。
事實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不管怎麼說中國離歐洲足夠遠與歐洲的經濟關係也算不緊密因此歐洲的戰亂對中國沒有直接影響。
問題是能夠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抗衡的歐洲大陸國家、比如法國與俄國均已戰敗英國又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元氣也就無法平衡歐洲大陸的戰略格局意大利本不可能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抵抗。
這樣一來歐洲大陸很有可能來第二個拿破倫時代。
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把歐洲大陸統一在自己名下從而使歐洲成為一個整體。
當然從長遠來看這個時代不會持續太久。
要知道歐洲的民族成分極為複雜而且民族之間有著很深的矛盾自古羅馬帝國之後就再也沒有統一過而古羅馬帝國的統一是建立在武力統治的基礎之的而這種辦法在現代歐洲本行不通。
問題是隻要這個時代持續幾十年就足以對中國產生嚴重威脅了。
原因很簡單德意志第二帝國稱霸與統一歐洲的目的並不是要讓歐洲成為個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而是要集中整個歐洲的力量與中國對抗因此在統一歐洲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會挑戰中國的世界霸權。
顯然中國將要面對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是整個歐洲只少是歐洲大陸。
這就意味著在大戰結束之後在四億中國人都渴望過平靜、安寧的生活時將不得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做準備。
由此可見對德援助並不僅僅是在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展經濟。
說白了只有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發展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才能避免整個歐洲大陸被其控制。
當然經濟援助也針對其他歐洲國家。
可以說只有當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得到了保證才能夠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說白了在大戰結束之後所有人都渴望得到長久和平。
通過經濟援助不但能夠削弱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影響力還能夠增強中國在歐洲地區的號召力。
和平的基礎就是經濟發展而這需要中國提供的援助。
顯然對德意志第二帝國而言援助就是一顆裹著糖衣的毒藥而其作用就是讓德意志第二帝國放棄爭奪世界霸權的野心。
當然經濟援助也要分步驟的進行而且針對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援助級別。
在中國製訂經濟援助政策的時候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即曾經擔任過英國財政大臣的羅傑斯爵士。
羅傑斯並不出名即便在戰爭爆發前都沒有多少名氣。在大戰爆發前他曾經擔任過英國財政大臣但是任期不到一年。大部分時候羅傑斯都在幕後從事著一些外界所不知道的工作。英國戰敗的時候羅傑斯已經退出了英國政壇在其南安普敦的家裡養老。出於對自己祖國的責任羅傑斯在一九四六年底接受了中國當局的邀以特別經濟政策顧問的身份來到中國。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羅傑斯的人生才變得閃閃奪目。
當時羅傑斯給中國當局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在戰後重建金融秩序用一切辦法確保華元成為新的全球貨幣並且利用戰勝國的身份廢除包括英鎊與美元在內的其他所有貨幣的全球
動
。
說白了就是要在金融、特別是國際金融稱霸。
顯然中國當局採納了羅傑斯的建議。
一九四九年四月底在同盟國集團首腦會議結束之後中國就在海召開了同盟國集團財長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國當局明確提出為了推動戰後重建順利進行必須建立一個更加有效的國際金融體系關鍵就是確定各國貨幣之間的關係。
事實這個提議並不過分。
要知道戰後重建是中國向所有國家提供幫助也就存在金融的問題自然需要建立一個以華元為核心的金融體系。
只是這是一件比確定重建援助還要困難的事情。
關鍵就是金融在工業時代的地位。(。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