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1、司空:官名,營建的事屬司空職掌。
22、司徒:官名,調配人力的事屬司徒職掌。
23、縮:束。版:築牆夾土的板。載:讀為“栽”縮版以載:言豎木以約束築牆的板。
24、廟:供祖先的宮室。翼翼:嚴正貌。
25、捄(揪jiū):聚土和盛土的動作。陾陾(仍réng):眾多。
26、度(奪duó):向版內填土。薨薨(轟hōng):人聲及倒土聲。
27、築:搗土。登登:搗土聲。
28、屢(樓lóu):古“婁”字,讀同“僂”隆高。削屢是說將牆土隆高的地方削平。馮馮(憑píng):削土聲。
29、鼛(皋gāo):大鼓名,長一丈二尺。敲鼓是為了使勞動著的人興奮。以上二句是說百堵之牆同時興工,眾聲齊起,鼛鼓的聲音反不能勝過了。
30、皋門:王都的郭門。
31、伉(抗kàng):高。
32、應門:王宮正門。
33、將將:尊嚴正肅之貌。
34、冢土:大社。社是祭土神的壇。
35、戎:兵。醜:眾。攸:語助詞。這句是說兵眾出動。出軍必須先祭社,所以詩人將兩件事連敘。
36、肆:故。殄(tian):絕。厥:其,指古公亶父。慍:怒。
37、隕(允yun):失。問:名聲。以上二句是說古公避狄而來未能盡絕慍怒,而混夷畏威逃遁,仍然保持聲望。
38、柞(做zuò):植物名,橡櫟之一種。棫(域):白桵(蕊rtuǐ),小木,叢生有刺。
39、行道:道路。兌:通。以上二句言柞棫剪除而道路開通。
40、混夷:古種族名,西戎之一種,又作昆夷、串夷、畎(犬quan)夷、犬夷,也就是犬戎。駾(退tui):奔突。
41、喙(惠hui):困極。以上二句言混夷逃遁而窘困。
42、虞:古國名,故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芮(瑞rui):故芮城在今陝西省朝邑縣南。質:要求平斷。成:猶“定”相傳虞芮兩國國君爭田,久而不定,到周求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平斷。入境後被周人禮讓之風所惑,他們自動地相讓起來,結果是將他們所爭的田作為閒田,彼此都不要了。
43、蹶:動。生:讀為“”這句是說文王
動了虞芮國君禮讓的天
。
44、予:周人自稱。曰:語助詞。王逸《楚辭章句》引作“聿”疏附:宣佈德澤使民親附之臣。
45、先後:前後輔佐相導之臣。
46、奔奏:奔命四方之臣。
“奏”亦作“走”47、禦侮:捍衛國家之臣。以上四句言在文王時代我周有這四種良臣。
譯文拖拖拉拉,大瓜連小瓜,當初我們周族,杜水沮漆是老家。古公亶父,把山來挖,把地
來打,那時候沒把房子搭。
古公亶父,早晨趕著他的馬,順著西水岸,來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來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大夥兒有了商量,神的主張刻在龜板上,說的是:“停下”、“立刻”
“就在這兒蓋起房。”住下來,心安穩,或左或右把地分,經營田畝劃疆界,挖溝洩水修田塍。從西到東南到北,人人幹活都有份。(塍:音成chéng)叫來了司空,叫來了司徒,吩咐他們造房屋。拉緊繩子吊直線,幫上木板栽木樁。造一座莊嚴的大廟宇。
盛起土來滿滿裝,填起土來轟轟響。登登登是搗土,憑憑憑是削牆。百堵牆同時築起,擂大鼓聽不見響。
立起王都的郭門,那是多麼雄偉。立起王宮的正門,又是多麼壯美。大社壇也建立起來,開出抗敵的軍隊。
對敵的憤怒不曾消除,民族的聲望依然保住。拔去了柞樹和棫樹,打通了往來的道路。混夷望風奔逃,他們嚐到了痛苦。
虞芮的爭吵要我們來評,文王動了他們的天
。我們有臣僚宣政策團結百勝;我們有臣僚在前後保扶我君;我們有臣僚睦鄰邦奔走四境;我們有臣僚保疆土抵抗侵凌。
賞析這是周人記述其祖先古公亶父事蹟的詩。周民族的強大始於姬昌時,而基礎的奠定由於古公亶父。本詩前八章寫亶父遷國開基的功業,從遷歧、授田、築室直寫到驅逐混夷。末章寫姬昌時代君明臣賢,能繼承亶父的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