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9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以同樣也把實業給忽略過去了。
如果再有華國零售現狀調查的話呢?
想到這裡,時尉馬上就站了起來。
“突然要去哪裡?”
“我去一趟地橋百貨。”燕京地橋百貨是“超市”,但又和超市不同,股份雖然有一部分被轉移到了個人手裡,但不管是模式還是其他的,都是照著之前的國營百貨來的,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人員還是那些人員,只是換了個名字。
時尉不是第一次來這裡了,作為試行點,時尉來這邊做過好幾次調研,和經理也算是悉了。
“陳經理,是這樣的,我們學校最近來了一個加國的教授,他想要一些國內企業的資料,就派我過來取,之前應該是打過電話的。”時尉說起瞎話來眼睛眨也是不眨的,不管學校那邊有沒有打過電話,他先說了就是,就算沒有,最後能圓上就可以了。
“資料?前兩天不就已經有學生來拿過了嗎?”地橋百貨雖然變成了混合經濟體,但行政級別還沒撤。
國營與國營之間的好處就來這裡,很多隻要不是涉及機密的資料都是可以共享的,尤其是燕大這樣專門搞研究的高校。
時尉眼裡閃過一絲驚訝,連忙不好意思地說說了些抱歉之類的話,又藉口自己難做和經理拉了拉關係,拿了一份和上次一樣的資料文件走了。
時尉在回去的路上大致翻了翻,心裡的猜測基本上肯定了大半。
地橋百貨的經營情況說不上差,但也絕對不好,利潤十分勉強,過去的進貨、銷售形勢基本上沒變過,人員冗雜、手續麻煩,做什麼決定都要層層往上遞條子。加上這些年政策一直在面,燕京又是個的地方,自然是怎麼謹慎怎麼來,自主
小得可憐。明明有一千多平,但利潤還比不上時尉一家三百平的超市,難怪餘慎之看不上眼。
餘慎之的方向從來就沒變過,華國的金融業還沒起來,他就將期待放到了房地產。
十三億的人口,做房地產一定不會虧。
餘慎之是華僑,手裡握著國家緊缺的外匯想把錢投入房地產,自然是一萬個歡。哪怕他沒有做房地產最需要的權勢也沒有關係。
對於目前外匯儲備量連兩百億美金都沒有的華國,手裡握著外匯,自然就是最大的香餑餑。
時尉是不準備現在就進入房地產這個行業的,哪怕是反腐工作已經緊抓的三十多年後,房地產這塊的水依然深得讓人不敢隨意進入。
時尉和路遠之現在手裡可調動的資金,還遠遠不足和餘慎之抗衡,路遠之的頭上的路家光環也只能嚇嚇人,真要辦什麼事的話還是沒多少指望的。
所以只能曲線救國。
而餘慎之的高傲,也正巧給了他們曲線救國的可能。
但把所有希望都放在餘慎之的“放過”上面,也不是時尉一向的作風。
“遠之,你在國外有多少錢,能湊出多少?”餘慎之的外匯是他最大的底牌,雖然不知道餘慎之的資金有多少,但他們這邊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路遠之掰著手指頭算了算:“美金的話有四百多萬,還有兩百多萬的英鎊。”時尉聽了卻是一愣。
他倒不是嫌少,四百多萬美金、兩百多萬英鎊,不是在放在國外還是放在以後的華國,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對不上。
第135章“還有幾間別墅農場之類的,是姥爺以前送給朋友,姥爺的朋友又轉贈給我的,賣掉的話,湊一湊能再湊個七八百萬英鎊吧。”餘老爺子的資產大部分是在腐國留學的時候賺了錢在歐洲置辦的。
餘老爺子買別墅的時候,腐國還是世界老大的國設,買下的別墅大多富麗堂皇,但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老大國設不僅丟了,而且丟得有些狠,整個經濟都萎靡了下去。大環境如此,餘老爺子的那些朋友也不少都破了產,有些拿著別墅變賣了,有些拿著值錢的變現了,雖然後面又發家起來把好友的東西買回來了,但保存得並不好。所以拿了別的東西當添頭算是補貼。
別墅也會貶值,又不是什麼古堡,更別說維護的不怎麼樣的別墅了,也就因為地段好、面積大,所以稍微值點錢。但放在現在來說並不好出手,畢竟腐國這幾年的經濟也還在頹勢,買別墅的人少了很多。
所以七八百萬英鎊,也就是個樂觀估計,如果出手急的話,五百萬都不一定有。
路遠之理解錯了,但時尉沒有解釋的意思。他總不能說,你上輩子死的時候把遺產都捐給了國家,我現在聽到的和你上輩子的遺產對不上這樣的話吧。
路遠之在國外的資產是有專門的團隊管理的,由職業經理人華世逢帶隊,零零散散加起來有十一二個的樣子,但除了華世逢是專職路遠之,其他人都是專門的管理投資公司的人,不止路遠之這麼一個客戶。
越是離上輩子時尉在報紙上看到新聞的時間越近,時尉就越是有緊迫。連許久不做的“回憶”都變得多了起來。
時尉想忘記路遠之出事的時間都不可能。
所以越是清楚,他就越是覺得不對勁。
華世逢確實很有能力,照著這幾年來看,路遠之給他的錢,除去佣金和獎金,回報率都在百分之十六以上,對於路遠之這種既沒開公司又沒花
力的老闆來說,已經是個不錯的數字了。但不管是百分之一百六十還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