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4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三十六章圍攻殘軍李月輝看到自己一箭倒了一名遼東軍卒,微微一笑,又連放了幾箭,箭無虛發,雖因遼東軍已有所準備,不能一箭斃敵,可也都中了遼東軍。她左右的兵將也同時放箭,眨眼之間,衝在前面的遼東軍一下子倒下去十幾個,雖不致命,可還是讓遼東軍的攻勢為之一頓。遼東軍沒想到直到此時這些大順賊軍竟還敢如此堅決的反抗,而且剛才這些從宮牆後出頭的竟還都是些婦女,她們的箭法又如此高明,真是讓人大為嘆。當下遼東軍不敢繼續貿然前進,各找隱蔽之處,舉槍擊,有臂力好的,將手雷扔到宮牆之後,給守在宮牆後的大順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此時寨中四處的戰鬥聲已明顯弱了許多,站在慈慶宮上的高桂英知道,必是遼東軍已佔了大寨。確如其所料,此時茅廬山上已只有幾百人還在繼續戰鬥,隨着寨中各處戰事漸漸轉弱,大部分遼東軍都向着此處奔來,混戰的場面已經離開十字路口,快速的向宮門近。眼見情形已是十分危急,高桂英稍一猶豫,立即下令道:“命令月輝趕緊退進內院,其他人該上院牆的上院牆,該上門樓的上門樓!”霎時間,慈慶宮中所有的人都出動了。連平時燒火的老頭也拿着劈柴的斧頭奔出來,燒菜的老媽子也拿起了剁地刀。山上僅存的千餘大順軍民,十之**已集中在這小小的院落當中。

宮外已基本聽不到撕殺聲,遼東大軍也已開到了慈慶宮周圍,將慈慶宮團團包圍起來,不過他們卻並不急着進攻。高桂英看着戰事停了下來,卻一點也輕鬆不起來,退回山頂的也有四五千人之多,可這還不到兩個時辰,便已只剩下眼前這不到千人,而遼東軍更不可能放過自己。誰知道他們還有何手段。就在高桂英擔心不已的時侯。只見圍在宮外的遼東軍突然讓出一道小路,一人騎着高頭大馬從中走到陣前。其身上整齊的盔甲和手中閃亮的馬刀還有身後順風飄揚的吳字大旗,讓高桂英猜出此人定是北明的攝政王吳三桂。

高桂英不知此時這吳三桂來到陣前又有何事。吳三桂打馬向前走了幾步,來到院前百米左右地地方,高聲喝道:“我乃大明攝政王吳三桂,請高夫人出來答話!”高桂英雖知遼東火器犀利,程超遠,就算自己站在樓上怕也不是很安全,不過此時卻不能弱了氣勢。不然更無法繼續守下去。整了整容裝,高桂英幾步來到窗前,面對吳三桂道:“先帝死於你遼東人之手。大順幾十萬大軍也盡數喪於你手,你我已是生死大敵,還有何好談地?如今守在此處的都是我大順的忠臣良將,你若是來勸降的,我勸你不要再費口舌了。你要戰便戰,我等決不會投降於你等!”吳三桂未等開口勸降,便已被高桂英一句堵了回來,心中好不鬱悶,苦笑兩聲,才道:“你我各為其主。兩軍戰豈能不死人?李自成的遺體現在正停於陝西西安府,如高夫人能放下武器,我保證按大明王爺之禮將其安葬在西安府,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哼,先帝死於你等之手,死後享用何等待遇又有何用?我老太婆今若是也戰死在此,無其他要求,只求你將我骨灰便灑在這茅廬山上便是,至於先帝遺體如何處置自然由你,我已管不了這許多了。”吳三剛想再次開口,卻突見一點寒光從慈慶宮中出,直奔自己面門。吳三桂也是久徑殺場,這幾年雖很少親自上陣殺敵,可一身本事卻沒有扔下一,軍中大小將領在與其對戰中,無一是其敵手。看到寒光越來越近,吳三桂手中馬刀輕舉,似慢實快,只聽噹的一聲,正好磕在箭頭上,一支長箭應聲飛出幾步,力盡而落。揮着手中馬刀,吳三桂怒道:“高夫人,我敬你也是一位巾幗英英雄,才苦心相勸,沒想到你竟偷襲於我,哼,着來也沒什麼好談的了,不過夫人放心,若是夫人不幸戰死,看在已投靠我大明的幾萬軍民面上,我定會將你與李自成合葬一處!”

“多謝吳王美意,不過我想還是不勞煩吳王了,我自有安排!”高夫人看到那點寒光飛出時,心中也是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一箭取了吳三桂的命,遼東軍羣龍無首之下自己也許還有一點生機,最不濟也是為先帝報了大仇,可另一方面又覺得此舉實在不算光明磊落,有小人之嫌。所以當出這一箭地李月輝來到高夫人面前請罪時,高夫人只是揮揮手道:“算了,眼看咱們今怕是都要葬身於此,還有什麼責怪不責怪的,命令全軍備戰!”這時遼東軍已在吳三桂的指揮下,開始向慈慶宮這大順軍地最後藏身之處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大順軍則在宮門樓和宮牆上對外箭、施放火器。高夫人則率自率李月輝和近百個女兵上了鐘樓。那鐘樓是按照箭樓的格式修築的,一、二兩層都有箭眼,三層只有一半牆壁,從上半段也可出頭來向外箭。這時她們就在第三層樓上居高臨下向遼東軍箭。如若是其他大軍來攻這慈慶宮定會死傷慘重,可遼東軍手執火器,又有火炮壓陣,大順軍的箭枝很少能到遼東軍卒,只有很少地幾把火器才給遼東軍造成了一點麻煩,不過戰鬥開始後不過大半個時辰,遼東軍便已在火炮的掩護下,憑着火槍、手雷開路,已衝進了宮牆。隨即雙方在院牆裏邊發生白刃鋒。高夫人率人站在鐘樓上,命一個女兵不斷地敲鐘。

這樣可使散落在寨中的將士和那繼續戰鬥在林間野地的將士都明白她仍在慈慶宮中同敵人廝殺,既沒有投降,也沒有被消滅。黃昏以後,天氣更加陰沉,雲層更濃了。波濤一般的雲就在院牆下邊起伏奔,有時也從慈慶富的屋頂掠過。吳三桂本想生擒高桂英,只要能生擒高桂英,那些已經投降的和尚未投降的大順軍今後便沒了主心骨,只要高桂英在自已手中,這些大順軍便不敢再有反水之意,可眼見高桂英佔據鐘樓,死不肯降,而攻擊鐘樓卻已讓自己手下將士死傷慘重,實在是得不償失,無奈之下,吳三桂只得狠心命人準備用炮火攻打鐘樓。高夫人看到遼東軍已在鐘樓下佈置了三門火炮,明白現在已經到了點火的時候,命另一個女兵趕緊下樓點火。樓下的火點着了,烈焰騰騰,從一樓直燒起來。守在內院的大順軍將士一着鐘樓火起,也把存放在院中各處的柴草點燃起來於是整個慈慶宮成了一片火海。院中火光通明,就連遼東軍也不得不退出慈慶宮,暫避火勢。

大火很快燃燒到三樓,煙霧嗆得人不能透氣。可是就在火光和煙霧中,仍然有箭一支一支地從樓上來。那鐘聲也繼續響着,一直傳到山寨外邊。隱藏在樹林和山中的明兵聽見鐘聲,看見火光,紛紛地向着慈慶宮奔來,但多數都在路上被遼東軍截殺。風助火勢,越燒越旺慈慶宮的大火燒得滿天通紅。就在這一片火光中,偶爾還有箭從鐘樓上下來。使退不及防地遼東軍冷不防中箭倒下。就在這大火沖天的時候,鐘樓上仍然有鐘聲響着,一直向遠處傳去…

吳三桂站在宮外,眼看鐘樓全部陷入火海之中,知道大順從今往後算是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他對高桂英的剛毅果斷也是佩服不已。看來高桂英早就存了與慈慶共存亡的決心。

就在吳三桂還在為高桂英嘆時,茅廬山下的從山之中,一支不到百人的小隊望着山上熊熊烈火,聽着不斷的鐘聲卻已是淚滿面,為首之人向着山頂的位置跪倒在地。不斷磕着頭。其餘眾人也是磕得頭破血,卻彷彿毫無知覺一般。為首之人,磕了一會,猛的站了起來,向着其他眾人喝道:“都起來!娘娘此時已在山上遇難,咱們再磕頭也不能救回娘娘,今後地大順軍便全賴咱們了。”説到此處,一把拽出間寶劍,在左手掌上一劃。頓時鮮血橫,此人隨即高舉左手,任由鮮血滴在自己地頭上、臉上。卻不自覺,只是大聲道:“我牛金星在此以我鮮血發誓,此生定與遼東狗賊勢不兩立,定要為先帝和娘娘報此大仇,如違此誓天誅地滅!”這些人正是從茅廬山上逃下為的牛金星等人。看着山上的大火,他們知道大順軍此時已是完了,只有自己這一點種子,不過牛金星卻深李自成和高桂英的知遇大恩,在此立下重誓,寧死也要為其報仇。其餘人也學着牛金星的樣子。劃破手掌,以血為誓,定要遼東軍血債血償。一時間山崗上鮮點點,見徵着牛金星等人的誓言。可他們卻不曾想過,當年大順軍幾十萬兵強將,都被遼東大軍趕得無藏身之處,此時僅憑他們不到百人又能有什麼作為。牛金星率領着眾人出了興山,一路向南而去,準備從南面繞過武昌、九江等遼東軍把守的重鎮,回到江西新喻,再圖後策。可沒想到卻因消息閉,腫進入桃源,恰好遇到左良玉所率的二十萬大軍正停在桃源進行休整。

南明的二十萬大軍為防止遼東偷襲,早已將附近各條要道封鎖。負責盤查過住百姓地守卒看牛金星一行近百人,怎麼也不像非普通百姓。在上前搜查時,牛金星沒敢反抗,四周負責盤查的南明軍卒有幾百人之多,而在不遠處又便有一處軍營,只看營盤大小,便可知其中至少有幾千人,而營中不時傳出的戰馬嘶鳴聲,更讓牛金星徹底放棄了逃跑地打算,畢竟自己跑得再快也跑不過戰馬,而且自己這些人平均每身上所負的財寶至少也有二十餘斤。事已至此,牛金星知道自己想要隱瞞身份已不可能了,當下取出高夫人在山上給自己的印記,對南明軍卒道:“我乃當今萬歲親封忠貞營之部下,現有夫人大印在此,不知幾位兄弟在那位大人帳下任職?”幾名南明軍卒一聽也是一楞,其中一名頭目上前又看了看牛金星等人,才道:“你們是忠貞營的?聽説你們不是已經全軍覆沒了嗎?你們莫不是假冒的!”説完臉一變,轉頭向身後大部隊喊道:“快來人!這裏有人假冒忠貞營地!”隨後這幾名南明軍卒已先後拔出兵器對準了牛金星等人。後面的幾百南明軍聽到此人大喊後,馬上圍了過來。除牛金星外的大順軍剛想取出兵器自衞,牛金星卻搖搖頭道:“不必緊張,咱們如今也是大明屬臣,又有萬歲親賜給娘娘的印章,他們不敢亂來。”將牛金星等人圍在中央後,見他們並沒有反擊,後面的南明將領才走上前來,喝道:“你們説是忠貞營的,可有什麼憑證?”牛金星將手中高夫人地印章遞上前去,道:“這是當今萬歲親賜給我家娘娘的印章,可為憑證。”一名軍卒上前接過印章給南明將領,那南明將領仔細看了又着。他不過是一名小將,如何識得是真是假,又看了一眼牛金星,問道:“那你又是何人?在忠貞營中為何職?”

“我乃牛金星,只因與夫人失散,因此當萬歲封賞時並未有我,不過後來我重回忠貞營時,夫人封我為忠貞侯。”

“什麼?你便是牛金星?”那南明將領雖然職位不高,可牛金星本是大順右丞相,天下人那有幾人不知其大名的。

“你…你不是早就隨李自成死於湖廣了嗎?怎麼…”

“此事説來話長,不知大人如何稱乎?這軍宮又是何人在此為主?我有要事要票明與當今萬歲,只是不知法門,還請將軍代為引見此處主將,我也好繼續迸赴南京,面見當今萬歲。”牛金星這便是睜着眼睛説瞎話了。大順軍被困茅廬山,南明援軍久盼不至,牛金星已將南明同遼東一般列為生死大敵,如何還會去南京面聖,不過眼下身在南明軍營中,只有如此説,才有可能繼續上路。

“不敢、不敢,我只是區區小卒,如何敢當大人如此稱乎。不瞞大人,我等正是左良玉左侯爺帳下,本來奉命支援你們,可剛剛行到此處,便聽有百姓説遼東軍已佔了茅廬山,山上大火三未熄,你們都已經陣亡了,我家大人才命我等在此暫歇,等探明瞭情況,才好決定今後打算。你們來得正好,快隨我一同入城面見左侯爺。”説完不待牛金反駁,已命軍卒上前帶路,明為護送,實為押解,將牛金星一行近百人押往常德府。牛金星暗歎口氣,也不知此去是吉是兇,不過這一切卻已由不得他了,只得率人隨這名小將一同趕往常德府。此時左良玉正坐鎮常德府中,早有人將牛金星之事桌於左良玉。左良玉聽後塵在椅上,手指輕釦几案,雙眼微閉,卻不説話。府中眾人都知道左良玉習慣。一見此景,便知其正在思考,無人敢上前打攪。直到牛金星等人來到府門外,一名親衞小心來到門前,才驚動了左良玉。左良玉猛地睜開雙目,道:“可是牛金星等人到了?”那親衞這才敢進到屋中,行禮後道:“啓稟大人,牛金星等人已經帶到,請大人示下!”

“你去將牛金星一人帶到此處,其他人帶到偏廳。

好好招待。不可待慢!”

“是!”親衞得令而去。片刻功夫又轉回來,身後跟着一人,正是牛金星。左良玉見牛金星已帶到,抬眼看了着,未待牛金星開口,左良玉突然大喝道:“來人!”門外幾十名親衞聞聲衝進屋中。左良玉這才一指牛金星,道:“將這個大順逆賊給我綁了,押入府中大牢,嚴加看守!”牛金星本還以為可以與左良玉涉一番後。再繼續向廣西新喻而去,等待時機為先帝李自成和娘娘高桂英報仇,可沒想到這一進府門。左良玉便要抓捕自己,想自已不過一介書生,間寶劍也早在入府前便被人取下,此時竟是沒有一點反抗之力,只能任由這些南明軍卒將自已綁得個結結實實。牛金星一聽左良玉為自己安排的罪名。便知一切都完了。大順逆賊!自己剛剛投靠了南明,被御賜為忠貞營不過幾月功夫,眼看這個忠貞營已沒有了實力,便又被打回了原形,成了大順逆賊!自古以來,被抓的逆賊又有幾個會有好下場的?不被誅連九族、千刀萬剮便已算是好的了。牛金星元力反駁。也懶得反駁,任由這些軍卒將自己押入了大牢之中。被押入大牢後的牛金星已是心灰意冷,不過片刻功夫,聽到牢外一片吵鬧,不用問牛金星也知道,必是與自己一同來此的弟兄也被押來了。牢門被打開後,被押進來的果然正是這些人,不過他們卻幾乎是人人帶傷,好在並未少了一人,自己這些弟兄最不濟也還能一同上路,下了陰曹地府也不算寂寞。蕩平了茅廬山上的大順軍餘匪後,吳三桂率軍返回興山縣城。畢竟遼東有三萬騎兵,加上俘虜和招降的大順軍民也有六七萬之眾,僅僅一個茅廬山如何容得下,更何況糧草運送不易,所以吳三桂率大軍在茅廬山上暫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率軍離開了茅廬山。

此次大勝,總算是徹底消除了大順餘黨,使遼東再沒有了後顧之憂,只要時機合適,便可率軍繼續南下,一舉蕩平南明。不過吳三桂心中卻還有幾分憂慮,據招降地大順軍卒所報,大順軍地右丞相牛金星竟在大戰前便不知所蹤。吳三桂早就聽説牛金星的大名,吳智曾做為大順軍左禾相,與牛金星同朝為官,對其知之甚詳,此人不但有勇有謀,更是不拘常理,為了心中目標,不擇手段,當年獻計水淹開封便可見一般。所以吳智曾待意派人送來書信,提醒吳三桂,對牛金星定要多做防範。如今雖殲滅了高桂英及幾萬大順餘部,可卻讓牛金星給跑了,確是美中不足。而在山上收拾戰利品時,竟只找到幾萬兩白銀,大順軍這些年積攢下的財寶竟只有這些,説出去誰人會信?看來定是牛金星攜帶財寶潛逃了,只是不知此時到了何處,雖再難興起大,可若是暗中與遼東做對,又有大量金銀為後盾,也不可小視。吳三桂率軍回到興山縣城後,立即派出大量探騎在湖廣境內搜索牛金星,只是幾來也沒有一點消息。反而得到了南明大將左良玉率二十萬大軍暫停在常德府,即不繼續前行,也不返回,態度曖昧,不知其所圖。吳三桂為了以防外一,特命祖大壽率全團官兵向興山靠攏,增加自己的實力,而其原本駐地由吳宇接手。

就在吳三桂為防範左良玉而調動兵馬時,突然有左良玉所遣信使來到興山縣城,要求面見吳三桂,説是有要事相商。吳三桂不知左良玉這葫蘆裏買的什麼藥,不過一區區信使,吳三桂還不至於怕他,命人將其帶到自己府中,待手下親衞搜去其身上一切武器後,才將信使帶到堂上,面見吳三桂。這信使也算見過世面,見到吳三桂也不見其膽怯,只是朗聲道:“啓稟吳王,侯爺特命小人帶來一封信函,面呈吳王。”有親衞接過左良玉信使的密函遞給吳三桂,吳三桂一揮手,有親衞帶了那名信使到偏廳等侯。展開密信,仔細閲讀後,吳三桂也皺起眉頭,隨即叫人去請各部將領來此開會。一會兒功夫,各團副團長以上將領趕到府中,看到吳三桂皺着眉頭,不知又發生了何事,許立急問道:“軍長,是否又有那個不開眼的混蛋來惹咱們?軍長放心,只要你一聲令下,我許立自會率領着全團將士為軍長掃平一切障得!”吳三桂抬眼看了看許立,也被許立的話給逗笑了“我知道你許立就喜歡打仗,可也不至於到這個份上吧!

難道你就盼着咱們遼東出事不成?”許立面一紅,道:“不是,我這不是想為你分憂嗎。不過説起打仗,她的,大順軍這些殘軍還真是不打,我還沒怎麼動手,他們就被全殲了,不過癮啊!”

“行了,不要鬧了,你們也都看看這封信。”説着,吳三桂將手中左良玉命人送來的書信遞給了許立,許立看後,也是眉頭一皺,很快密信便已在堂中眾中手中傳了一圈,最後還於吳三桂。

家也都看到了,有什麼想法,大家都説説。”

“軍長,依我看此事不妥!”許立見大家都沉默不語,開口道:“我看左良玉也決非善輩。他真地會如信上所説,因為深受先帝朱由檢之大恩,無以為報,才想要投靠遼東,以保先帝幼子嗎?難道他竟會看不出咱們此時不過是為了掩天下百姓幽幽眾口,才不得不推舉幼帝登基的嗎?更何況,他若真是誠心投降,又何必提出那麼多條件,還説什麼只向新帝投降,而決非投降於吳王。還要求投降時要親自向幼帝獻上降書。最過份的是竟不許咱們率大軍前去接降,只許咱們率一萬兵馬,可他卻要率全軍二十萬大軍一同接受皇恩,這不明罷着要陰咱們嗎?軍長,你可不能上了他的當,不如讓我率軍去好好教訓教訓他,也讓他知道知道咱們遼東軍的厲害!”親衞團團長吳洪也接着道:“軍長,許立所慮甚是,咱們不能不防啊!不過他在信中提及牛金星已被其所擒。我看倒是有八分可信。咱們已佔據了武昌、九江等地,他牛金星就是能逃出茅廬山也決不敢東行,只有南下一條路。而左良玉恰好就在常德府,很可能被他們堵了個正着。”吳三桂點點頭道:“想來牛金星在左良玉着來只是無足輕重的小卒,正好用其來取信咱們,而他所説的想要投降於北明,投降於新帝卻有待驗證。不過他左良玉畢竟還有二十萬兵馬。若是待咱們進攻南明時,他率軍退守南京府,有了南京府的堅城,就算咱們火炮威力巨大,項想攻佔南京府,恐怕也將是一場嚴戰。若是能趁此機會將他們引到曠野之中。以咱們的騎兵對上他的二十萬步兵,應該可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全殲他們,減少咱們地傷其餘眾將一聽吳三桂此言,也都低頭不語,雖然吳三桂所説俱是事實,可是若需要吳三桂親身犯險,別説二十萬南明軍,就是二百萬,也不值吳三桂一片指甲重要。正在眾人商議時,門外有人來報,祖大壽已趕到此處,正在門外求見。吳三桂一聽大喜,忙叫人去請。自己眼下若真要與左良玉撕破臉皮,手中僅有三萬人馬確實是有些不夠用,而且又有幾萬大順降軍,若是沒有足夠地力量威懾他們,一旦前線開戰,這些人怕是又要另生事端。祖大壽的到來確是為吳三桂解了燃眉之急。一會兒功夫,祖大壽已來到堂中,未等祖大壽開口,吳三桂已道:“舅父來得正是時侯啊!”祖大壽一聽便知定是又有戰事,忙道:“軍長,可是又有仗打?這次可不能再讓我們幹瞅着了,你們騎兵吃,怎麼也得讓我們步兵喝口湯吧!”吳三桂聞言,只能是苦笑不已,自己手下都是些什麼人啊,許立這個戰爭狂就不必再説了,可自己的舅父祖大壽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怎麼還會如此好戰。

“放心吧,打仗決不會忘了舅父的,不過舅父先看看這個。”説着吳三桂將左良玉的密信與祖大壽過目。

祖大壽看後,竟是不驚反笑,朗的笑聲傳出老遠。堂中眾人都是十分不解,許立更是忍不住問道:“祖團長,你笑什麼啊?”祖大壽這才停止大笑,道:“着來這真是老天都在幫我啊,知道我手癢了,就給咱送了份大禮來!”吳洪忙問道:“此話怎講?”祖大壽這才道:“軍長,他們不是要咱們接受他們的投降嗎?那咱們接受便是了,要見小皇帝這也簡單,反正他們也沒見過小皇帝,只要隨便找個孩童便可…”不等祖大壽説下去,許立言道:“祖團長,你説的這些我們也都知道,可問題地本不在這裏,而是他們竟只允許咱們派一萬軍卒隨同,可他們卻有二十萬大軍,一旦他們投降是假,開戰是真,誰能保證軍長在亂軍中不受傷害?”祖大壽一聽此話更是大笑道:“這還不簡單,軍長的安全便給我了,別説一萬人,只要給我三千兵馬,我便可保軍長在二十萬大軍中三天無恙。有了這三天時間,你們就是爬也總該爬到地方了吧!”

“三千兵馬?祖團長,這事可開不得玩笑,三千對二十萬,這個差距可是太大了,你真有把握嗎?”吳洪作為吳三桂的親衞團團長,雖明知祖大壽是軍長地舅父,決不會害軍長,可還是不放心的問道。

第一百三十七章南下慈立吳三桂聽了祖大壽所言後,面上終於出幾分微笑,他已明白祖大壽的意思了。面對吳洪的質問,祖大壽拍着脯道:“哼,我祖大壽如何敢以軍長的安全開玩笑,不過你是不知道咱們步兵現在的厲害,就是一團對一團,我敢保證讓你的親衞團也得在咱們手下吃癟,你信是不信?”吳洪當然不服氣,剛想開口,堂上吳三桂已道:“好了,我知道舅父所指的定是咱們步兵的新式武器,吳洪,你還別不服,如果步兵的彈藥充足,別説你一團兵馬,就是再加上許立的一團騎兵恐怕也難以討好。”吳三桂和祖大壽所説的新式武器指的正是去年在山海關與大順軍大戰時所使用的三六式重機槍。只是因為重機槍過於沉重,又無法像火炮一般拆卸容易,一旦給騎兵裝備上,將嚴重影響騎兵的速度。更何況遼東鐵騎有了長槍、手雷,又有火炮、馬刀,戰力已是極為強大,一個團的二萬餘兵馬,足以與五倍之敵一較長短,而步兵卻吃虧在火槍填裝速率較慢,一旦遇到敵軍的弓箭手,除了程佔些便宜,卻無法形成強大的壓制火力。所以這種重機槍暫時還只為步兵配備,而騎兵因一直征戰在外,雖也聽説過重機槍威力巨大,卻很少見識它的真正實力。

許立和吳洪見吳三桂也這麼説。當下沒了脾氣,可好戰如痴地許立一聽有這種重武器,心裏癢癢的如同貓抓一般,又不敢開口明要,只是瞪着一雙大眼睛看着吳三桂,其中的意思是人便能明白。吳三桂看着許立,笑罵道:“好了,不要用這種目光看着我,小心你嫂子收拾你,我保證。只要重機槍的重量減下來。馬上裝備騎兵,這下你滿意了吧!”看着許立心滿意足的樣子,吳三桂才接着道:“有了重機槍相助,別説一萬,就是隻有五千兵馬我也有信心在他左良玉的二十萬大軍中殺個七進七出!即然如此,咱們不妨將計就計,如果他左良玉真心投降也還罷了,如果他敢搞什麼花招,我便叫他有來無回!眾將聽令!”堂中眾將立即站了起為。齊聲應到:“末將在!”

“舅父從全團中選三千鋭,由吳本率領,帶四百重機槍、二百門新式火炮及彈藥隨我一同赴約。吳洪你率七千鐵騎。為我親衞,護送我前去慈立。許立你率全團人馬停在九溪衞,吳習率親衞團剩餘兵馬停在石門一帶,舅父率餘下步兵停在永定衞附近。三地距慈立都不過畢路程,待二十二一早。便率軍趕往慈立,不得有誤!”停在常德府的左良玉等了整整一天,才終於見到了自己派出的信使。這一天有如一年一般難熬,不過他總算沒有白等,見到吳三桂給自己回信,左良玉陰沉了一天的臉終於出一一絲笑容。命人叫來左夢庚、黃澎兩人。幾人在密室中商議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清晨,三人才頂着黑眼圈走出密室,不過三人雖然是一夜沒睡,可神卻是十分好,看來昨天夜裏的商議三人都是大有收穫。正月二十,在遼東軍佔領地地區中,百姓們還未從大年地喜悦中走出來,畢竟已經困苦勞累了幾年,終於在遼東的統治下過了一個祥和的節,這些百姓眼看自己的子終於有了盼頭,又怎麼能不高興。可就在這時,在湖廣嶽州境內卻籠罩着戰爭的烏雲,南明二十萬大軍在左良玉的率領下已率先趕至慈利,而遼東軍也已趕到了各自位置,吳三桂率領着從步兵一團和親衞團中調的一萬鋭駐守在九誤衞,只等明便要向慈利進發。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