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4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三十九章同歸於盡看着面前膠着的戰局,左良玉並不着急,畢竟遼東軍的大部已被自己牽制,陣地上只剩三千步兵,而自己一方卻有十萬大軍,只要再過片刻,必可將遼東陣線撕開,只要雙方展開白刀戰,十萬比三幹,就是壓也壓死這些遼東軍了。
而吳洪卻是心急不已,手中戰刀已不知飲了多少人的鮮血,可他還是不時回頭望向大營,擔心軍長有恙。不過片刻功夫,卻讓吳洪彷彿過一年一般,不知援軍為何還不趕到。這時突然聽到身後的遼東軍大營爆發出一陣騷亂,卻是南明軍衝進了遼東軍的第一道戰壕所暴發出的陣陣歡慶勝利的聲音,有了掩體的南明軍派出大量弓箭手掩護其他軍卒繼續衝擊遼東軍的第二道防線。缺少重武器的遼東軍顧此失彼,很快便被南明軍衝到距陣地不足十米的地方。就在這時,突然聽到前面已被南明軍佔領的陣地當中響起巨大的爆炸聲,南明軍死傷一片。原來是一名遼東軍的重傷員因傷勢過重,在撤退時為不拖戰友,假裝氣絕身亡,一人倒在戰壕當中。而南明軍因急於進攻,來不及細看,更無瑕理會倒在血泊當中的遼東軍。
這名遼東軍的重傷員趴在地上,看到身前身後都是南明軍,同時拉響了身上的幾枚手雷,撲到了一個彈藥堆上。手雷引爆了堆在地上地十幾枚炮彈。而炮彈爆炸所產生的巨大沖擊力,又將四周堆放的幾箱重機槍子彈了出去,頓時南明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方圓幾百平方米內的千餘人竟是無一倖免,就連幾十米外的大軍也是死傷一片。好在不遠處的遼東軍都躲在戰壕當中,才倖免遇難。這次意外將南明軍的士氣完全打了下去,看到遼東軍如此悍不畏死,南明軍無不為之膽寒。而遼東軍卻恰恰相反,大家都為這名戰死的兄弟
到敬佩。一時間,戰壕中的重傷員都抓住了
間的手雷。剛才因急於撤退而留在前方陣地上地彈藥堆竟成了他們此時最為嚮往地地方。又一名被南明軍利箭
穿了一條腿的重傷員突然衝出戰壕。趁着前面南明軍慌亂之機,衝到了一個彈藥堆前,引爆了身上的手雷,剛才悲壯的一幕再次重演,又有千餘南明軍成了他的殉葬品。
吳三桂眼看着這些弟兄一個個衝上死亡之路,只能是淚水橫,卻沒有任何辦法。若沒有這些弟兄的捨生忘死,第二道防線恐怕經不住南明軍一個衝鋒。正是靠着這些弟兄們的犧牲,遼東軍竟僅靠兩幹餘人牢牢守住了第二道防線。可很快南明軍便反應過來。他們將陣前的這些彈藥堆全部派重兵看守起來,再也不給遼東軍衝上來的機會。在白白犧牲了三名士卒後,這些遼東軍眼看無法衝到彈藥堆前。他們竟取出炮彈地火藥綁在身上,又在身上纏了幾條重機槍彈藥鏈,手中握着兩枚手雷向着面前的南明軍衝了上去。看着這些仿若瘋狂的遼東軍,南明軍瞪大了雙眼,心中地怯意
無疑。弓箭手將手中長弓拉得如同滿月一般。
向這些遼東軍。可重機槍彈藥鏈便如同一件盔甲一般,讓這些利箭無功落地。就算是南明軍的戰刀砍在這些遼東軍卒的身上,也無法傷其分毫,更無法阻擋其前進的腳步。
十幾名遼東軍衝入了南明大軍當中,引爆了手中的手雷。這些遼東軍本就身上帶傷,身上地重機槍子彈其實並不是很多。每人充其量也不過只能殺傷幾十名南明軍而已。可他們這種無畏的神卻讓這些南明軍心虛不已。就連在陣後的左夢庚也
到不可思意,到底是什麼使這些遼東軍竟會如此瘋狂,明知必死,卻依舊不斷有遼東軍卒衝出戰壕,衝入南明軍中。很快已有近百名遼東軍壯烈犧牲,雖然這些人無不是粉身碎骨,可他們的血沒有白
,八萬南明大軍竟被這些悍不畏死的遼東軍嚇斷了最(手機。)後一
神經。當再次有二十幾名遼東軍卒身披彈藥,手執手雷衝出戰壕時,八萬南明軍竟無人再敢與之對抗,他們只知大叫:“惡魔!惡魔來了!”轉頭就跑,就連左夢庚也無法再阻止他們。後面的左良玉看到前面地情景,氣得雙目圓睜,大罵一聲:“沒用的廢物!”也不知他是在罵那些逃跑的士卒,還是在罵自己兒子。可他卻不想想自己三萬親衞,不也是被僅僅七千遼東鐵騎牢牢的看在軍營之外嗎?而且這段時間,雙方的損失竟達到一比五左右,遼東軍不過損失了五百餘人,可左良玉手下親衞卻已有近兩三千人倒在血泊之中。左良玉知道,自己這面很難突破遼東軍的防線,希望全在左夢庚所率的正面戰場,如果任由那些軍卒四散而逃,自己的計劃怕是要全部成為泡影。當下左良玉從手下親衞中
調出五幹人,由自己親自率領,甩開遼東軍的糾纏,向遼東大營正面而去,支援左夢庚。而此處反正也無法取得勝利,留下副將在些率近兩萬人拖住遼東鐵騎,不求殲滅他們,只求不使其分兵回援。
左良玉率五千親衞很快便迸回到正面戰場,而此時的左夢庚卻正在手忙腳亂,畢竟他還年輕,在軍中聲望不高,無法鎮得住這些急於逃命的敗軍。看到左良玉及時趕回,左夢庚終於放下了心中的石頭,動的道:“父親,我…”
“哼,沒有的東西,給我退到一邊去!”説完左良玉無玻再理會左夢庚,率領的五乾親衞衝向了正在後退的南明軍。左良玉片刻功夫便已趕到敗軍之前,伸手取過掌旗官手中的帥旗,狠狠的往地上一樹,巨大的力量帶起陣陣風聲,一個斗大的“左”宇隨風飄揚,五千親衞也列好陣形,在左良玉身後一字排開。幾萬正在後退的南明軍看到左良玉及五乾親衞攔在自己後退的路上,想想左良玉往的軍威,都不由得減慢了步伐,不過在後麪人的擠推下,他們還是在緩慢的向左良玉靠近。左良玉見這些人看到自己竟還敢後退,不由大怒,高聲喝道:“帥旗在此,有敢退過此旗一步者,殺!”五乾親衞也齊聲喝道:“殺!”五幹人的聲音傳遍了整個戰場,一個“殺”字更是震懾了所有南明軍。看着眼前閃亮的馬刀,沒有人會以為左良玉在開玩笑,幾萬敗軍終於停下了腳步。
左良玉看着停下的敗軍,心中略為安穩,剛才他也是擔心不已,若是自己震不住這些敗軍,自己僅有五千親衞,如何攔得住八萬大軍,好在自己軍威尚在。左良玉又大聲喊道:“你們都是我大明的子民,歷代都深受皇上的大恩,先帝去逝時,咱們因身處南方,無法報萬歲大恩,可現在先帝之子就在遼東軍的大營中,咱們若是無法救出幼帝,如何對得起先帝?”
“侯帥,可…可那些遼東人都是些瘋子、都是魔鬼,他們彷彿不知死為何物。咱們…咱們二十萬大軍,竟已死傷大半,就憑咱們這些人能打得過他們嗚?”一名站在前面地軍卒大聲問道。其餘敗軍也是深以為然,都直盯盯的看着左良玉,不知他是否能想出什麼辦法。左良玉對這些瘋狂的遼東軍也是心中膽寒,他不知道這些遼東人為何會對吳三桂如此忠心,若説是僅有幾人也還罷了,相信在自己的親衞中也不難找出忠心之輩。可遼東軍卻全軍皆是如此,剛才自己率三萬大軍與七千遼東鐵騎手,那些遼東軍無不捨生忘死。許多人明明已經衝破了自己大軍的封鎖。可他們在明知必死的情況下,竟無一人趁機逃走,反而再次掉轉馬頭,向着戰場衝來。至於正面戰場的三幹步軍更是如此,剛才他們已有幾百人身縛彈藥,衝出大營,而剛才繞路來此時,左良玉還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戰壕中尚有千餘遼東軍都已做好了與敵同歸於盡的準備。
不過這些事左良玉當然不會説出來。不然這些敗軍恐怕不用遼東軍來打,便會全體潰散。
“瘋子?魔鬼?你們也不過是長着兩隻手一個腦袋的普通人罷了,不過是知道若是被咱們俘虜也是難逃一死。才會如此瘋狂,對待瘋子池最好辦法就是比他們更加瘋狂!只要大家一心為國盡忠,別説他們現在只有不到三幹人,就是三萬,也只能是咱們地刀下鬼!更何況他們此時已沒有了火炮和怪傢伙的掩護。如何還是咱們的對手?傳我軍令,所有人立即向後轉,向遼東狗賊發起最後的攻擊!殺一名遼東軍者,官升一級,賞金十兩,第一個衝進遼東軍戰壕的。官升三級,賞金幹兩!有擒殺吳三桂的,我必親自向萬歲進言封侯,將可蔭及子孫萬代!”説到此處,左良玉略一停頓,陰着臉繼續道:“有膽敢後退者,格殺勿論!”説完左良玉大手一揮,五千親衞手持馬刀,排成一道鋼鐵長城,緩緩向敗軍壓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更何況左良還親自下了格殺令,八萬南明敗軍在左良及親衞軍的壓迫下終於爆發了最後的勇氣,全部轉身向着遼東軍大營衝去。
而遼東軍趁着剛才南明軍敗退,已再次搶佔了第一道防線,看到八萬敵軍向自己衝來,兩道防線上僅剩的十五架重機槍全部開火,十一門火炮也一齊怒吼。可南明軍實在是太多了,又有左良玉親自壓陣,無人敢後退半步,他們只能踏着戰友地屍體向着遼東軍的陣營衝殺過來。眼看敵軍距自己的第一道防線已不足六十米,吳三桂知道繼續守在第一道戰壕中已毫無作用,還不如集中全部兵力死守第二道防線。可沒想到命令雖然傳達下去了,可守在第一道防線地二百餘人竟無一人撤回,他們寧可用自己命來為吳三桂多贏得一點寶貴的時間。遼東軍的第一道防線很快便被如同
水般的南明軍所淹沒,被包圍的遼東軍無一人投降,他們都選擇地引爆身旁的彈藥,與敵人同歸於盡。僅僅二百遼東軍便給南明帶來了十倍甚至幾十倍傷害,有幾千南明軍痛苦的倒在了前進的途中。可隨後的五十餘米,對南明軍來説,依舊是步步荊棘,空地上堆放了許多彈藥,更可怕的是幾乎在每堆彈藥邊上都有一名遼東軍地傷員藏在那裏,每當有南明軍大部隊通過,他們便會引爆身上的手雷。不過南明軍卻是人多勢眾,在左良玉的督促下,無人敢後退半步,只能踏着戰友的屍體繼續前進。
看着敵軍越來越近,戰壕後的遼東軍在隆隆的炮聲和重機槍的嘈雜聲中,將間的刺刀取了出來,小心的用衣襟擦得雪亮,最後妥在長槍之上,就連吳三桂也接過了親衞遞過的戰刀。面對幾十倍的敵軍,僅剩的兩千餘人沒有人害怕、更沒有人膽怯,只等着最後決戰的到來。片刻功夫,敵軍已衝到陣地前不足二十米的距離,吳三桂站在戰壕後,甚至可以清晰的聽到敵軍的
息聲。就在吳三桂準備命全軍衝出戰壕與敵軍決戰時,突然遠處傳來清脆的號角聲。雖然因離得較遠,號角聲也是若有若無,不過這個
悉的旋律,吳三桂又怎麼能聽不出來,不過聽了成百上千遍,只有這次卻最是讓他
動不已。
第一百四十章援軍受阻戰壕中倖存的軍卒早已忍不住動的心情,向着身邊的戰友大叫道:“這是咱們的衝鋒號!是咱們的人來了!”吳三桂狠狠的點了下頭,道:“命令所有人做好衝鋒的準備,咱們定要將這些南明軍一網打盡!為咱們死難的弟兄報仇!”號角聲越來越近,未等看到人影,便已可以清晰的聽到萬馬奔騰的聲音,伴之而來的還有可以振破天際的喊殺如此振耳
聾的聲音,早已傳至南明軍耳中,本已衝至陣前的他們驚慌失措,不知是該繼續迸攻,還是該撤軍。端坐在馬上,負責壓陣的左良玉當然也聽到了。自已手下大軍已盡在此處,來人不用想也可以知道定是遼東援軍。只是不知他們為何會來得這麼快,這麼及時,若是再能給自己半個時辰,不,那怕是一刻鐘,自己便可生擒吳三桂,到時不管來了多少遼東軍,投鼠忌器之下,怕也只能是大敗而歸。可眼下卻是來不及了,就憑面前這些已經毫無鬥志的軍卒如何能在片刻間攻下遼東陣地?馬蹄聲越來越近,眨眼間,從一個小山坳後衝出一大片人影,只見兩面大旗
風飄揚,一面上繡着斗大的“許”字,另一面繡着一隻圓睜雙目,張着噬人大口的血紅巨狼。看此旗號,不用問也可知這正是許立所率的血狼團終於在最緊要地關頭趕到了。
原來許立今一早身上的熱血便又沸騰起來。讓他天不亮就睜開了眼。想到軍長僅率一萬人孤身犯險,許立怎麼也放心不下,再説自己若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軍長的佈置,等迸到慈立時,祖大壽和吳習應該也趕到了,那自己又豈能殺個痛快?因此許立特地命全團將士提前半個時辰出發,想要搶個頭功,卻恰好救了吳三桂之急。面對兩萬遼東鐵騎如同
水般向自己湧來,左良玉連死的心都有了,早知今
。自己還不如老老實實反回銅陵。就算將來吳三桂率軍南下,自己最不濟逃往海外,也能保住一條
命,可今
怕是便要命喪當場。就在左良玉絕望之時,左夢庚已趕到其身邊,他圓睜着雙目,眼中佈滿了血絲,急道:“父親,眼下形勢危急。是進是退,您到是拿個主意啊!”
“進?往那裏進?退,又能退往何處?沒想到我左良玉縱橫沙場幾十年。今便要命喪此處,難道真的是天要絕我大明,絕我左良玉不成?”看着父親絕望的眼神,左夢庚卻依舊不服輸,道:“父親。前面遼東軍陣地上不過兩千餘人,咱們還有幾萬大軍可用,只要派出一支隊伍拖住遼東援軍片刻功夫,其餘大軍一鼓作氣攻下他們的陣地,生擒吳三桂,咱們便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拖住遼東援軍?拿下遼東軍陣地?咱們二十萬大軍。對付一萬遼東軍,僅僅半功夫,便已死傷大半,如今又有兩萬遼東鐵騎,咱們拿什麼去攔?罷了,即然你還不死心,便由你全權接掌全軍吧!”左良玉説完,閉上了虎目,兩行淚水順着眼角滴落下來。左夢庚畢竟年輕氣盛,雖然已經見識了遼東步軍的勇猛,卻一直沒有與騎兵
戰,所以他依舊不死心,答道:“好,就由孩兒率父親五乾親衞與他遼東軍決個勝負,父親在此督促這些軍卒繼續攻打吳三桂地軍營!”説完左夢庚一拍跨下戰馬,揮動令旗,命五千親衞隨自己一同向許立地兩萬鐵騎衝了上去。
左良玉見兒子已向着敵軍衝殺過去,他竟也被起了一絲勇氣,猛的拔出
間寶劍,驅動着戰馬向着遼東軍陣地殺去,同時大喝道:“兒郎們,遼東援軍已至,咱們若不能生擒吳三桂,便只有死路一條,不想死的隨我殺啊!”在左良玉的帶動下,本還猶豫不決的南明軍卒都重新轉過了身子,緊緊跟在左良玉身後,向着遼東軍殺了過去。而此時的左夢庚及所率五千親衞也已殺到了許立大軍面前。許立久經殺場,而且幾乎每次戰鬥都是以少勝多,這次看到敵軍竟只有五千人便向自己發起衝鋒,只是輕蔑的一笑,説了聲:“不自量力!”便率領着兩萬大軍向着左夢庚
了上去。雙方不論是人數、武器、士氣都不在一個檔次上,所以左夢庚雖然有破釜沉舟之心,無奈卻沒有那個本事,雙方相距百餘米時,遼東軍的長槍便開始收割南明軍的
命,待再近些,無數手雷如雨點般落在南明軍頭上,等五幹南明軍衝到遼東軍面前時,已只剩下不到三千人,左夢庚雖然躲在中軍,可左臂還是被
彈所傷。見兩軍終於衝到一起,本以為終於有機會發威地左夢庚,怎麼也沒想到
接自己的卻是無數把閃亮的馬刀。
好在身邊親衞都是跟隨左家多年地忠臣良將,直到此時也沒有一人棄他而去,反而將左夢庚團團護在中間,人人奮力拼殺,才使他倖免遇難。許立也沒想到眼前這支僅剩下不到三幹人的隊伍竟還有如此戰鬥力,大軍前進的步伐竟被他們阻止了。不過相信用不上一刻鐘時間,這些自不量力的南明軍便會被殺得一個不剩。可是自己現在缺的就是這一刻鐘時間,眼看軍長還被幾萬南明軍圍攻,勢如危卵,若是再沒有援軍,恐怕難以再支持一刻鐘時間。但是通往戰場地道路只有幾百米寬,又已經全部被左夢庚率人堵死,不論是繞道,還是令人架起火炮強攻,恐怕都來不及了。許立終於急了,向着手下將士大聲喝道:“軍長和幾千兄弟就在前面被幾萬敵軍圍攻,危在旦夕,正等着咱們,為了軍長,為了那些兄弟,跟我衝啊!”説完許立已是一馬當先衝向南明軍。看着遼東軍攻勢更盛,左夢庚也是不甘示弱,大叫道:“侯帥正率軍圍攻吳三桂,只要咱們再守住片刻功夫,便可生擒吳三桂,救出萬歲,到時咱們便可反敗為勝,為了大明、為了億萬百姓,更是為了咱們自己,一定要守住!”在這段僅有幾百米寬的的山路上,雙方兩萬餘大軍為了各自的信念,展開了珠死搏鬥,遼東軍每前進一步都必須踏着南明軍的屍體,而南明軍每多拖延一分一秒都要付出無數人的鮮血和命。
在左夢庚身後的戰場上,左良玉率領大軍攻打遼東軍營也已到了千鈞一髮的時侯,沒有了重武器的遼東軍在左良玉的人海戰術下也已是無計可施,南明軍已經突破了遼東軍的第二道防線,此時的吳三桂正率領着五百軍卒退守在軍營正中心,其餘千餘遼東軍都已被打散,只能三兩人一組與敵軍展開白刃戰。好在左良玉的目標很明確,便是軍營中的吳三桂,對其餘遼東散軍只是派人壓制,不使其來援吳三桂,所以這千餘遼東軍才能支撐到現在。可如此以來,巨大的壓力便全部壓在了吳三桂這邊,僅僅不到五百人,卻要面對幾萬人的瘋狂攻擊,好在吳三桂為此戰作了大量準備,軍營中心這塊陣地僅有千平左方,就是遼東軍自己這五百軍卒守在裏面都有些嫌擠,而在陣地外卻是昨夜連夜挖出地五米餘深、四米餘寬的深坑。原本上面有幾十條寬木扳作為橋樑,可遼東軍過去後便已去橋板,陣地內外此時已再元路可走。吳三桂率領着剩餘軍卒正是靠着有利的地形才能堅持到現在。不過形勢卻越來越不利,陣地前的深坑已被南明軍的屍體填平了大半,而此時那些南明軍還在不斷將敵我雙方的屍體椎入深坑,要不了片刻功夫便可將其填平,到時遼東軍僅有的五百人卻要面對幾萬人的進攻,就算他們個個都是天神下凡,恐怕也只能被踏為一灘
泥。在軍營後面的吳洪眼看吳三桂身處險境,卻因敵軍的糾纏而無法回援。只能雙眼舍淚。緊緊握住手中馬刀,不斷向着眼前地敵軍砍去,希望能夠趕緊消滅這些該死地敵軍,好去救援軍長。不過他也深知軍長此次恐怕真的要凶多吉少了,在他心中也已下了決心,如果軍長一旦出了什麼意外,自己決不獨活。
此時的左良玉鈴於出了久違的笑容,只要再有片刻功夫,便可生擒吳三桂。誰不知道所謂的北明不過是吳三桂一人的天下,只要能將吳三桂抓到手,別説保存南明。就是讓遼東軍立刻退出關去,他吳三桂又豈敢有半句廢話。只要沒有了吳三桂,在中國這片大地上,又豈會有人是自己的敵手?等過上三年五載,自己實力豐厚了。就是學他吳三桂攜天子以今諸侯,甚至就是黃袍加身也決不是笑談。就在左良玉還在做着美夢時,一陣陣清脆的號聲終於將其驚醒。左良玉立即回頭向許立大軍望去,發現許立所率的騎兵團依舊被自己地親衞牢牢的阻在那裏,雖然親衞此時已只剩下不過千人且正在步步後退,可遼東軍要想衝破他們的阻攔也決非一時半刻地事情。足夠自己生擒吳三桂了。可隨着號聲伴之而來的卻是萬馬奔騰的聲音,左良壬再次抬頭向遼東軍陣地望去,這才發現,聲音竟是來自面前。只見在遼東軍營後面,幾萬鐵騎正如同一片黑雲向自己壓來。
“這…”左良玉頓時只覺一陣頭痛,剛剛看到一點希望,卻因為這支騎兵的到來徹底煙消雲散,左良玉再看前面正在進攻的軍卒,心中更是一驚,本來還在拼命圍攻吳三桂陣地地南明軍卻因為這些鐵騎的到來,驚慌失措,再也沒有了進攻的**,無數軍卒四散而逃,生怕逃得慢了被趕來的遼東軍抓住。
“難道真的是天絕我左良玉不成!”左良玉長嘆一聲,一口鮮血噴出三尺開外。而這時幾萬鐵騎也已趕到了吳洪和南明騎兵
戰的地方。吳洪看到來人大喜不已,為首之人正是吳習、吳苟,身後便是吳三桂地近衞團兩萬餘人。看到遼東來了援軍,本來奉命糾纏遼東騎軍的南明親衞軍也知自己決不是幾萬遼東鐵騎的對手,再看到前面步兵都已四散而逃,他們當然不會甘當遼東軍的刀下之鬼,大部分親衞忙掉轉馬頭,逃命要緊。僅有三千餘親衞對左家忠心耿耿,雖明知事不可為,卻依舊盡忠職守,與遼東軍戰在一起。可當吳習率領着兩萬大軍衝上後,這僅剩的三千左良玉親衞眨眼間便被淹沒在遼東鐵騎的洪
當中,沒有濺起一點水花。看着南明軍慌忙逃竄,吳三桂猛的站起身來,大喝道:“架木橋,吹衝鋒號,全軍衝鋒!”隨着號聲響起,南明軍更是不堪,而遼東軍卻是士氣大振,而負責阻擊許立的左夢庚及僅剩的千餘親衞也聽到了身後的衝鋒號,看到滿山遍野的遼東鐵騎,再也鼓不起勇氣反抗,掉頭就逃。
許立率領大軍早憋着一口惡氣,當然不會放過這些南明軍,當下緊跟着南明敗軍向戰場殺來。此時左良玉手下的二十三萬大軍,經過這大半的苦戰,已只剩下不過六七萬人,而遼東軍卻有近五萬鐵騎,又是在空曠的平地之上,南明軍那裏還是對手。許多南明軍卒看到遼東鐵騎向自己衝殺而來,只能放下手中刀箭,跪地氣降。而左良玉眼看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二十餘萬大軍不過半
功夫便已是損失怠盡,想着一路走來的艱幸,徑此一戰卻已是再也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心中的痛苦又有誰知。左良玉為將多年,又豈會甘心做了遼東軍的俘虜,而且他也知道自己一旦放下了武器,遼東又怎肯輕易放過自己,到時就是想死怕也難了。當下反轉手中寶劍,看着越來越近的遼東軍,聽着他們大喊着“投降不殺”的口號,大喝道:“我左良玉英雄一世,豈能做你階下之囚?若有來世我再與你吳三桂決一死戰!”隨即寒光一閃,左良玉一腔熱血噴出三尺開外,一代良臣已是自絕身亡。
而左夢庚此時已撤到距左良玉不遠的地方,眼看父親一命嗚呼,頓時銀牙很咬,對身後一直跟着的幾百親衞道:“如今咱們敗是敗了,可父仇不共戴天,我左夢庚就是死,也要咬下遼東幾塊來,你們也各奔前程吧!”説完左夢庚打馬
着遼東鐵騎衝了上來。跟在左夢庚身後的幾百親衞竟無一人潰逃,全部跟着左夢庚殺了上來。只是他們僅僅幾百人,想要阻攔遼東幾萬鐵騎,不過是蝗臂擋車,很快便被淹沒在遼東的洪洪鐵騎之中。而南明軍的另一名主要將領黃澎早已不知去向,不知是趁亂逃走了,還是被殺在亂軍當中。戰豐一直持繼到黃昏時分,
戰了一
的戰場才終於安靜下來,祖大壽所率的步兵早已於午時前後趕到戰場,不過卻只有打掃戰場的份。戰場上再沒有了喊殺聲,只有一些輕重傷員躺在血泊當中不斷地呻
着。遍地死屍引來一羣烏鴉在戰場上盤旋。吳三桂站在戰壕前的土丘上,看着眼前屍橫遍野、血
成河的戰場,長嘆一聲,向身邊親衞問道:“戰果可統計出來了?咱們死難弟兄的屍體都找齊了嗎?”那親衞小聲答道:“啓票軍長,咱們來此的七千鐵騎和三千步兵現在僅存四千鐵騎和不到一千步兵,其中完好的不過二百餘,其餘人人帶傷。共有五幹餘兄弟戰死殺場。屍體卻…卻只找到五百具左右,戰死的騎兵都被雙方戰馬踏成了
泥,而步兵的弟兄多是引爆了炸藥與敵軍同歸於盡了!”吳三桂聽着手下的報告,一雙大手緊緊的撂在一起。指甲更是深深嵌入了手掌之中。此戰遼東軍僅損失五六千人。卻全殲了左良玉所率地二十餘萬大軍,不管怎麼説都是一場舉世震驚地大勝。可吳三桂卻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都怪自己太過自信,以為僅憑自己一萬兵馬,藉助先進的武器便可牢牢守住大營,可沒想到南明軍竟也是悍不畏死,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傷亡。死難的五千餘人都是自己的兄弟,而倖存的人大部分恐怕再也不能重返戰場,這一切都只因為自己的一念之差啊!若是戰前多做些準備。派一支人馬悄悄埋伏在附近,此時的結果也許會更好一些。
這時負責打掃戰場的祖大壽率人趕了過來,敬了個禮。道:“軍長,咱們地弟兄都已抬進了慈利城,傷者正在救治,死者則準備火化後帶回遼東,不過這些南明的傷軍…”吳三桂抬頭看了一眼還在天空盤旋的烏鴉。低頭看了看不遠處呻不止地南明傷軍,長嘆口氣,道:“算了,他們怎麼也算是咱們中國人,雖是不同陣營,可這也怪不了他們。都怪左良玉一人而已。咱們又豈能忍心見他們屍棄荒野?命人將死難的人埋葬,傷兵能救治的就救治,俘虜全部押到四川、山東等咱們的地盤上,讓他們接受教育,如果表現好的便讓他們恢復平民身份。”經過兩天地忙碌,祖大壽才將最後戰果呈到吳三桂面前。此戰遼東軍死傷達一萬一千餘人,其中戰死的高達六千餘人,重傷兩千餘人。卻殲滅了自左良玉、左夢庚為首的二十三萬南明軍。其中南明軍戰死的軍卒高達十萬餘人,輕重傷員四萬,被俘虜五萬左右,還有四萬餘人趁亂逃走。此戰報一徑發佈,立即在中原大地上引起了一陣陣動盪。特別是在南京城,雖然官兵極力封鎖消息,可隨着從各地入城的百姓當中,左良玉戰敗的消息還是悄悄地傳遍了全城,並立即在南京上下引起了恐慌,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大臣,直至普通百姓都不敢相信,遼東軍竟僅用一萬餘人的傷亡,便全殲了南明最為
鋭的左良玉二十餘萬兵馬,這等大敵又豈是人力所能抗衡的?不論是朝堂之上,還是城中大街,不論是大小官員,還是普通百姓,人人沉着臉,他們不知遼東軍何時會揮軍南下,到時自己的命運又會如何。可誰知吳三桂全殲左良玉部後,不但沒有立即南下,反而進一步收縮了防線,甚至連時常犯境的遼東軍卒也不見了蹤跡。這讓南明軍民長出了口氣,昨
還是沉寂無聲的朝堂之上,今
上朝的大臣們卻是羣情
昂。有人甚至口放枉言,希望萬歲能夠御駕親征,趁遼東軍大戰之後,兵力空虛之際,揮軍北上,反攻北京城。在他們看來,遼東軍公佈的戰報絕不可信,不然他們也不會收縮兵力,遼東軍與左良玉一戰應該是兩敗俱傷才對,左良玉二十餘萬
鋭大軍固然是全軍覆沒,可遼東軍入關的幾十萬大軍怕是也是所剩無幾,只有這樣才符合常理,不然遼東軍又豈會放過這個進攻南京的最佳時機。
兵部尚書呂大器還算沉穩,不但沒有同意諸位大臣反攻之説,反而向宏光帝進言道:“遼東軍雖然連徑大戰,先後剿滅了李自成、張獻忠部,最後又與左良玉大戰於惹立,也許他們會有一些損失,可據探有回報,遼東軍此次入關的軍卒不過佔其野戰軍的一半而已,其餘大軍駐軍在朝鮮、北蒙、遼東及台灣各地,咱們若是得急,吳三桂難免要調動所有大軍入主中原,再説其遼東境內的預備軍多達百萬之眾,一旦吳三桂破釜沉舟,與咱們決一死戰,僅憑咱們現在剛剛徵召的百萬軍卒怕不是其對手。依臣之見,還是應該立即着手訓練新軍,同時聯絡各地反吳勢力,待時機成
,再反攻遼東軍不遲。”對呂大器的建議,朝堂之上一時間無人反對。馬阮等
臣本就是
臣,
本沒有什麼本事,眼着遼東停下了南下的腳步,他們高興還來不及,那裏還敢反攻,只要能保住現在的局面便已是大喜了。至於宏光帝更是隻知吃喝玩樂的主,後宮尚有成百上乾的南國佳麗等他去征服,他那裏會冒着危險去遠征遼東。當下大手一揮,將政事
與馬阮二人,而軍事
由呂大器,命眾朝臣配合,他自己卻回了後宮。轉眼又是一年,此時已是1638年4月5
,沉靜了近一年的北方這段時間卻是軍馬頻出,不過各地百姓對往來的遼東兵馬卻不象過去看到明軍時那般害怕,四處躲避。要知當時如果有百姓敢攔了朝庭大軍,當場被打死的例子可以説是數不勝數。如今這些百姓看到遼東軍不但不躲,反而有許多百姓主動上前送水送飯,
問官軍。只因這一年以來,在遼東的幫助下,北方的各地百姓不但分到了土地,而且還領到了免費的種子、耕牛,雖然需要三年逐步償還,可這已經讓各地百姓高興不已。經過一年的勞作,辛勤的百姓用自己的雙手收穫了豐碩的果實,讓他們終於過上了期盼已久的富足生活,這些百姓是打心眼裏
遼東軍,
吳三桂。而且吳三桂還將後世的軍民共建活動推廣到了各地,命各地駐軍在訓練之餘。幫助當地百姓搞好生產生活,所以你如果在北方看到一羣身着軍裝地遼東軍在田間地頭與當地百姓一同農作時,千萬不要驚訝。
正是因為這一簡單有效的政策,很快便消除了各地百姓與遼東軍的隔閡,百姓們主動將自己的孩子、丈夫送到軍營,要求參軍。經過一年的訓練,這些新軍已初步形成了戰尋力,雖然不如遼東野戰軍,可與南明軍相比,卻已是不相上下。攻堅也許不行。可用來守城卻是綽綽有餘。更何況這些新軍是在保衞自己的家鄉,如果南明真的膽敢攻來,這些新軍怕是捨命也要保住自己的家鄉。有了這些駐軍,原本駐守各地的野戰軍終於可以重新集結起來,為大軍南下創造了有利條件。武昌府作為遼東軍南下的橋頭堡,經過這一年地建設,已重新煥發了活力,城中原本地斷壁殘垣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建築。乾淨的街道。吳三桂的臨時王府便座落在城中心。往沉靜的攝政王府這幾
卻是熱鬧異常,已經入關的各團主要將領都已齊聚府中,府中到處都是金星閃耀。
人聲鼎沸。多不見的弟兄們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自然是有太多的話要説。直到有人來報,軍長命大家到會議室開會,眾人才重整軍容,依次走進會議室。吳三桂及海、步、騎三師師長已坐在昔位。待眾人都坐下後,吳三桂首先道:“今天地會議議題大家也都請楚,便是要商議與南明決戰之事,不過開會前,我先為大家介紹幾個人。新成立的騎兵六團團長杜龍、副團長阿古達木、吳三順,海軍五團團長鄭芝龍。步兵六團副團長王雲、王雷。”被點到的人先後站了起來,向四周人敬了個軍禮,標準地軍禮贏得了眾人的陣陣掌聲。其中阿古達木是賽罕貝的堂哥,吳三順是吳徽之子,都可稱為將門虎子,眾人當然認得。吳三桂又接着道:“杜龍、阿古達木,還有三順大家都
悉,鄭將軍的大名大家想必早有耳聞,王雲、王雷也許大家對他們還不
悉,不過他們所率的步兵六團卻是山地戰地好手,此次攻打南明,自然是少不了他。況且個後大家在一起的時間還長,大家可以慢慢了解。下面開始開會,大家首先彙報一下各自情況。”下面眾將依次彙報了自己大軍的位置及備戰情況。前來開會的計有吳三桂近衞團,騎兵一、三、四、六團,步兵一、三、五、六團,海軍一、二、三、五團,總兵力達到近三十萬人,可以説是集合了遼東大半實力。
為了此次會戰,遼東軍各部早已按命令集中到預定地點。其中近衞團和騎兵六團就駐紮在武昌,騎兵一團在鳳陽,步兵五團在誰妥,海軍一團在上海附近,三團組成第一集團軍,由吳宇率領,準備先攻楊州、上海,再從北攻向南京。騎兵三團、步兵一團及海軍三團組成第二集團軍,由祖大壽率領,駐守在九江一帶,準備順江直上,攻打沿途各城,最後與第一集團軍會師於南京城下,攻下南京府。而騎兵四團、步兵三團、六團及海軍二團、五團組成第三集團軍,由吳三輔率領,現駐紮在台灣島,將渡過台灣海峽,攻下福州,再一路北上,攻打福建、浙江兩省,以斷南明退路。聽到各部都已按預定方秦到達指定位置,吳三桂微笑着點點頭,道:“好,即然各部都已準備妥當,我命令,四月十五向南明發起總攻,第一集團攻向楊州,隨後圍困南京,如有機會則立即攻城,如事不可為可等其他各路兵馬到齊後,一同攻城。第二集團順江而上攻打沿江各城,最後與第一集團在南京城下匯合。第三集團渡過台灣海峽,攻打福建、浙江、廣西等,徹底斷了南明的退路。此戰定要一舉拿下南京!大家有沒有信心!”堂中眾將轟然應道:“有!有!有!”隨後各部依今而去。遼東大軍調動頻繁,當然滿不住南明朝庭,隨着一封封急報送到,南明朝臣無不為之膽寒。久不升朝的宏光帝迫不得已走出了後宮,來到朝堂之上。向來囂張地馬阮等
臣一臉嚴肅,不敢多言,大家都着着兵部尚書呂大器,希望他能拿個主意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