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再遇柳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去年的秋試因平江水患往後推了一個月多,九月中旬才正式開考,連考數場,直至臘月才結束。

因是隆冬,路途難行,很多考生都被滯留京都,至初雪化才會陸續回鄉。

“徐縣令升任浣州同知,不知道縣衙的差爺們是不是也隨着徐縣令一同調任?”平江水患平縣縣衙的官差各個有功,徐縣令做為他們的最高長官,如果心繫下屬的話,一般會為部分人上摺子嘉獎。

而事實也是如此,徐縣令升遷,縣衙的官差每個人都得了不少賞銀。但賞銀哪裏比得上升官來得讓人振奮。

“天明是一個人才,若是不出意外他會隨同我一起前往浣州就任,會直接接任府城的總捕頭之職。此事與朝廷派欽差徹查平江水患始末有關,欽差一下來整個浣州人人自危,嶽大人差一點連官位都保不住。官員貪墨成為主要的調查源,目前府城上下大半的官員都轍的轍,調的調,要不然這個五品同知如何輪得上我?”徐延有些慨,升遷對他來説自然是好事,但升任到一處地方就得重新開始,府城的水哪裏是那麼好趟。

“徐大人説的這些我可不懂,我今兒就是慶賀大人高升的。”江雲漪沒有接徐延的話頭。她當然知道升遷這東西往往都是有風險的,你想當大官,官越大風險自然也就越大。

尤其是浣州,她是沒去過,但浣州的水有多深,並不是你換幾個官員就能改變的。

端木陽任欽差查處浣州上下,説好過年會回來陪她,卻因浣州的問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傳消息過來。

不過現在徐大人即將升任,端木陽那邊的事兒應該也辦得差不多了。只是能不能過來看她還真兩説。

徐延是知道她跟端木陽的關係非比尋常,這是在試探她呢,她可不會傻的去應承什麼。

“你祝我高升,那我就祝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徐延見江雲漪不接話也不勉強,反正他知道這個小女子不簡單,這才不過短短一年多已經將生意擴大到縣裏,人脈比他這個縣太爺還廣,威望也比他這個縣太爺還高。

現在他調去府城任職,興許不過多久這個小女子就能把生意做到府城去。到時他們還是有合作的機會。

就不知道那個人待江雲漪到底是個什麼心思?以那個人的身份至少也會讓江雲漪當個側夫人吧。

“那我就先謝過徐大人吉言。稍後我要帶幾個管事到清風縣籌備清風店的開業事宜。不知徐大人可有時間親去為百味藥粥坊的清風店剪綵?”江雲漪含笑而謝,説出了此次來縣衙的目的,她跟徐延算是相互協作。清風縣的情況她並不清楚,所以才特地過來請教一番。

“清風縣的吳縣令跟我一樣是永帝十三年的進士,我們份屬同科。江姑娘不是剛剛給吳縣令的胞妹看過病麼?也許你應該去找他這個妹妹牽個線。”徐延哪裏聽不出江雲漪其實是想通過他去牽線,只是他同這個吳玉書並不相,不好開這個口。

“我認識?我的病人?”江雲漪有些詫異,若有這麼好的人脈她怎麼可能不知道,難道是她忽略了什麼?

“看來江姑娘也有不知道的事哪。安雲不是新遷進一户姓葉的人家麼?那家的女主人就是清風縣令吳玉書的胞妹。據我所知,吳縣令極為疼愛這個妹妹!”徐延將自己知道的跟江雲漪講明,他雖然跟吳玉書不相,但畢竟是份屬同科,對於吳玉書的底細多多少少知道一點。

“你是説葉夫人?”江雲漪這才想起來,只是葉老爺一家似乎並不是新遷進安雲,而是本身就落户安雲。

豐澤屯有近三分的土地都是葉家的產業,只是葉家人不住豐澤屯全數租給了農户耕種,葉家每年都人派人過去收租。

“沒錯,就是葉夫人!我也是近才知道。”徐延升遷之事已經確認下來,只要朝廷的文書一到就會去浣州上任,這清風縣跟平縣是鄰縣,作為同科舉子,自然也會前來恭賀。

這恭賀之時自然也會談到一些私事,徐延這才知道吳玉書的胞妹同夫君一起回了安雲。

“多謝徐大人告知。”這樣的意外之喜讓江雲漪不喜上眉梢,這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以她跟葉夫人的相程度,江雲漪自有把握説服葉夫人跟她一起到清風縣走一趟。

若能與吳縣令成為朋友,那清風縣那邊就不必她再擔心了。

“那就我先祝江姑娘的清風店開業大吉!”徐延知道這個消息對江雲漪是很重要的,而以江雲漪的個,這個人情她也會找機會還。

二人暢聊一番後,一起吃了飯,江雲漪就告辭先行一步回安雲,她得去跟葉夫人打個招呼才成。…“你要去清風縣?我哥也住清風縣,他還是一縣之長呢。我都好久沒去看我哥了,那就陪你一起吧。我聽夫君説,百味藥粥坊的粥很不錯,剛好你們清風店開業,我也可以去嚐嚐!”葉夫人一聽江雲漪要去清風縣籌辦分店開業的事,就想起自己的兄長就在清風縣當縣令。

近年來她都和夫君在外面行商,回來有半年了,她都沒去清風縣好好看望一下兄長。

“到時還要麻煩葉夫人代我引薦一下令兄。”聽葉夫人這麼説江雲漪不由鬆了一口氣,她還在想怎麼讓葉夫人親自陪她走一趟呢。

“客氣什麼,我這身體若沒有你的調理不會好得這麼快。我記得我那嫂子身子也不怎麼好,到時你就跟我一起,順便給我嫂子看看。”葉夫人巴不得可以去清風縣一趟呢,這半年來經過調養她的病已經很少再犯了,可是夫君還是不允許她出門。

甚至連節時她都沒去清風縣走親戚,因為那個時侯她的病最易犯,又是療養的關鍵期。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