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農民軍其他人也並不團結,榮陽大會後,基本上無人遵守“財物均分”的原則,反而多有爭鬥。也由此說明,義軍直到時,仍然是民習,沒有綱領,沒有道德約束,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戰略思想,仍然處在一盤散沙地狀態下。在這個形勢下,明軍各大員紛紛出手,捷報頻傳。與洪承疇齊名的新任陝西巡撫孫傳庭在陝西漢中將高祥困死,最後竟然將其捉拿砍頭,取得了具有決定的勝利。高祥死後,義軍勢力大大受挫,由此分為兩支,一支由張獻忠率領,轉戰湖北、安徽、河南,一支由新闖王李自成帶領,輾轉於陝西、甘肅、寧夏。此時兩支義軍步履艱難,因為與義軍相比,明朝的大將比他們強得太多了。此時,在接連殺、撤了幾個不太成功的兵部尚書後,朱由檢終於找到了覺,重用了一向以權謀著稱的楊嗣昌為兵部尚書。這位楊嗣昌做官和做人都很小心,因為檀權謀,在朱由檢那裡非常得寵。在對付義軍一事上,他提出的是“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四正”是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四個地區為主戰場,六隅是以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六個地區為輔助戰場,形成一個“十面之網”主戰場以總督洪承疇和陝西巡撫孫傳庭對付李自成,輔助戰場由總理六省軍務的熊文燦對付張獻忠,洪承疇、孫傳庭還有一個熊文燦,全是難得的幹才,他們把李自成、張獻忠打得無處可逃,損兵析將。

最後張獻忠在谷城就撫,當年十三路義軍如今只剩下李自成還算頗有威勢,其餘諸路或是被撫或是了無聲息。而李自成此時手下不過幾千人。原本想要突破撞關,與外號曹地羅汝才會師,卻不料羅汝才的行蹤被明軍識破,一戰而潰,逃到均州與房縣山中。無人接應的李自成孤身闖關,最後卻是大敗而歸,只有十八騎隨其逃入商洛山中。聽完黑鷹騎士所言,在場眾人卻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憂,如今明境的義軍徑此一戰,怕是再難有大作為。沒有義軍牽制的明軍會不會把目光對準自己。不過吳三桂卻不擔憂。此時義軍雖說已掩旗息鼓,可只要大明政策不變,文官愛財、武官惜命的傳統不變,老百姓受苦受難的生活不變,就算今天十三路義軍被打壓下去,可明天便會有二十三路、三十三路義軍掀杆而起。

更何況那李自成雖說僅剩十八騎,可商洛山卻是山高林密,就算有十萬大軍恐怕也難以徹底請繳,以李自成的聲望。東山再起,指可待。而張獻忠又豈是甘心平庸之輩,雖然眼下就撫。投了大明,那不過是形勢所迫,只待時機一到,便會再舉義旗。大明經過這三年大戰,國庫早已空虛。那裡還有錢有糧出關征戰遼東,那些明軍也是亂極思靜,恐怕也不想打仗了。而且明朝的閣臣內鬥,也是無處不在。每到關鍵時刻,閣臣中間就會出現內仁,無論是在關外對付後金還是關裡對付民。其結果都是一樣。原本因義軍勢大,已影響了這些大人們的利益,他們才會共同對付義軍,可此時義軍已平,自己在遼東不但不會影響到他們地利益,反而垂年還會獻上大狄珠寶,這些人又豈會矛頭一致地對付自己。只要朝中爭論不休,朱由檢耳軟,這發兵遼東一事恐怕幾年內也難有定論。到時各處義軍又會積蓄實力重新起兵,明朝那裡還有時間對付自己。吳三桂將自己的理由一說,眾將元不歎服,再說就算大明不開眼,真要來攻遼東,依現在大明實力,頂多也就能派出二十萬大軍。自己遼東幾十萬大軍佔據地利、人和又豈會怕他,只要四萬遼東銳便足以將明軍打敗。最後吳三桂略顯動的道:“經過這三年積蓄力量,而大明又正需休養,無力再戰,此時正是咱們征戰關外的大好時機!”眾將聞言也是情緒動,三年的平靜,只等待今朝的暴發,定要一舉平定後金、蒙古,等將來時機一到,大軍南下,一舉平定天下。

“好了,大家先不要動,都說說這幾年各自成就,也好讓大家心中有個底。”自兩年前,遼東各項事宜走向正軌後,三桂便開始了全面的軍政變革。除了自己為應付明朝,還擔著個遼東總督的名頭外,其餘軍政大體參照後世設置。政事方面成立了遼東府。下設組織部、部長盧仁,紀檢部、部長許思友,司法部、部長陳邦選(三桂的啟蒙老師),農業部、部長徐秋,工商部、部長吳徽,建設部、部長吳恩,財政部、部長盧義,教育部、部長祖立業,衛生部,部長祖纖,其下又設有若干處室,分管各項工作。八部部長除紀檢部許思友、農業部徐秋是三桂在遼東發現地人才外,其餘六都主事人都與吳三桂有關直按關係,整個遼東此時甚至可以說是吳三桂的家天下。可這也是無奈之舉,遼東地處關外,地廣人稀,雖說這一年來吳三桂大力發掘人才,可關內真正有能耐之人還是以大明為正統,誰會跑到遼東受罪。遼東府只有餒中、寧遠、錦州、義州四城,為方便管理,吳三桂下今改城為縣,各縣設縣長一人,由吳三桂親自任命,其中餒中縣縣長盧田、寧遠縣縣長祖澤威、錦州縣縣長吳三學、義州縣縣長盧園,各縣縣長負責總領全縣大小事務,同樣各縣也有組織處、紀檢處等八處,協助縣長管理全縣。縣城以外幾個小村落合為一鎮,設鎮長一人,鎮長由全鎮百姓椎舉得高望眾之人擔當,不過三桂還在各鎮派副鎮長一人,所派之人都由冰凌學院政學系學員擔任。的冰凌學院便是在原來冰凌山莊地基礎擴建而成,是遼東的最高學府,歸吳三桂直接管理,吳三桂在學院兼任校長。如今的冰凌學院已成為遼東人心中勝地。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以自己兒女能進入冰凌學院為榮。學院同樣分軍政兩院,各自又分為若干系,負責培養未來的各方面人才。有了這些學員的輔助,可以更好地將遼東的新政策傳達下去,做到今行止,又不至於化當地矛盾。

第五十七章軍政改革遼東的軍事變革更加驚人。成立了遼東軍事委員會,簡稱“遼東軍委”為領導遼東武裝力量的最高軍事機構。設主席1人,為吳三桂。副主席2人為祖大壽、田立,委員7人,分別為吳徽、何可剛、王順、盧禮、吳宇、吳三輔、杜龍(原盧龍)、祖澤遠。下設參謀部、後勤部、公安部。其中參謀部部長暫缺,實在是無人可以擔此大任,只能由吳三桂親任,由碧豔輔佐。其下設組織、幹部、宣傳、紀律檢查、作戰、情報、通信、軍訓、軍校、軍務、人民武裝、軍事運輸、測繪等處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制定全軍政治工作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組織計劃軍隊的編制、裝備、訓練、兵役、動員、戰場準備、工程建設、作戰指揮、行政管理、後備力量建設等方面。後勤部部長祖大任,下轄軍械、財務、軍需、衛生、運輸和營房等部門。主要職責是:負責全軍的軍械,後勤補給、後勤建設等工作。

公安部部長盧禮,下設安全保衛處、治安管理處、邊防管理處、刑事偵查處,主要負責領導、指揮遼東警察部隊,保護遼東領導人人身安全和各重點部位安全,依法雄護社會治安秩序,鎮壓叛國和間諜活動,偵查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活動,管理戶籍,管理邊防事務,管理道路通。直屬於公安部地武裝警察部隊共分兩大類。第一類內衛部隊。包括各縣武警總隊和總部直屬機動隊。這是武警部隊主要組成部分,受武警總部的直接領導管理。其主要任務:警衛各縣機關和重要工廠、倉庫、科研機構等重要目標、重要人物;守護重要橋樑隧道;擔負看守所、監獄、勞改場所的外圍武裝看押任務和押解罪犯;對大城市和特定地區實施治安巡查警戒;參與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第二類,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門管理的部隊及邊防沾防警衛部隊。邊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擔負邊境地區的治安管理,對出入境人員和通工具實施邊防檢查。

沾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向人民群眾宣傳灸全防火常識,協肋有關單位制定防火措施,搞好沾防監督和檢查,撲救火災,保衛遼東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警衛部隊主要擔負本地的治安管理。軍隊分為陸軍、海軍兩部,編制也按後世所設。陸軍分為野戰軍和預備役兩部分。野戰軍為主要做戰部隊,分為步兵和騎兵兩部分。因軍械威力不夠。人若少了,形成不了火力壓制,所以實行五五編制。步兵每班十二人,五班為一排六十人,此外還有炊事班,通信員司務長三個排長、副連長、連長,共計八十人左方。

五排為一連,除配有炊事班、通信員,尚有後勤班、飛彈班,共約有五百人。五連為一營。配有營直屬炊事排、通信班、偵察班、後勤排、飛彈排,約三千人。五營為一團,除炊事、後勤、飛彈、偵察等直屬連外。配有通信排、騎兵營,參謀處、保衛處、軍法處,總計近兩萬人左右。現在全遼東也不過只有三個步兵團,共計六萬人。

其中第一團團長祖大壽,副團長吳葵、吳本。駐守義州城外。吳妥、吳本這兩人都是吳襄當年親衛,如今也終於當上了副團長,併兼任著第一、第二營的營長之職。第二團團長何可剛,副團長王順、吳三枷,駐守錦州。第三團團長吳三輔,副團長盧延(盧家子侄)、孫長得(冰凌學院軍學院第一期畢業學員)。駐守餒中。普通步兵制式裝備為遼東造三零火銑一支,彈藥五十發,遼東造三一手雷三發。三零火銑是義州大戰後,針對戰爭中發現地問題進行全面改進後,全面配發地火銳。

與原來的火銳相比,其最大的特點是在槍的前端裝上了一尺長的刺刀。在義州大戰中,火銳軍可是在近戰中吃了大苦頭,三桂這時才想起刺刀,馬上命人研發,不到一月,安裝了刺刀的火銳被研製出來,被三桂命名為遼東造三零火銳,並配發全軍。刺刀的出現,使原本的長槍兵、刀盾兵、弓箭兵都成了歷史,也使火銑軍有了近戰的能力。手雷則為剛剛研製出來地,相當於後世的拉線手榴彈。現在的紅衣大炮用來守城還有用,可他太過沉重,十匹上好戰馬也無拉動他,本無法隨軍行動。三桂此時無比想念後世地迫擊炮,不但重量輕,而用一旦形成集團擊一點也不比紅衣大炮威力差。所以他據自己的印象將迫擊炮的樣子,原理講給了科研所的人員,一切只看他們的了。一旦迫擊炮研製成功,想來足以震驚全世界。遼東軍地騎軍與陸軍設置相近,只是基本裝備除遼東造三零式火銳和三一手雷外,卻多了一把馬刀。因騎兵費錢費糧,所以只有兩個團的編制,第一團團長由吳三桂兼任,副團長祖澤遠、許有利(軍校畢業生),駐守義州。第二團團長吳宇,副團長阿桑族長、吳初(吳襄親衛),駐守寧遠。

海軍尚屬初建,人員較少,各類大小戰艦也僅有五百餘艘,其中大多又為商船,戰艦僅有百艘,所以只組建了一個團,由吳徽任團長,祖澤沛、吳本分任副團長。因海軍戰力不強,目前的主要任務只是通商而已,不過在冰凌學院不遠的碼頭卻已經開始研製新型鐵製戰艦,一旦鐵甲戰艦下水,足以橫掃七海,到時便是他吳三桂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時侯。不論是陸軍還是海軍現有人員皆為志願兵,而預備役則稱為義務兵。遼東法律規定,所有遼東男子,十六歲起,若非在冰凌學院學習,則自動轉為義務兵,灸年農閒時節,由其所在地對其進行訓練,只有超過五十歲後,才可以退出義務兵行列。遼東的志願兵則是在各地的義務兵中擇其優秀轉為志願兵。排級以下軍官或士兵到35歲則退役,連級軍官到40歲,營級45歲,團級以上則不再有些限制。連級以上軍官則可以讓家屬隨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若依三桂,起碼全部再降低5歲左方,可遼東現在多是老幼婦孺,青壯年還是太少,等後再進行改進吧。現役軍官或士兵都享有津貼,按等級、軍齡計算,每人每月最少不得少於一兩銀子。普通士兵退役後由各縣妥善安置,或進入工廠或發給一定田地,回家務農。軍官退役後則據個人意願進行安置,可以進入各縣機關或工廠。現役軍人,革命殘廢軍人,退出現役的軍人,革命烈士家屬,犧牲、病故軍人家屬,現投軍人家屬,都將受到社會的尊重,無勞動能力的由當地政府發給基本生活費用。現役軍人犧牲、病故,由國家發給其家屬一次撫卹金和定期撫卹金。

同時,遼東軍摒棄了明朝的官員等級,在軍中實行的是四等十一級制,即帥、將、校、尉四等,元帥、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效、上尉、中尉、少尉十級。其中排職為少尉、中尉,連職上尉、中尉、上尉,營職為上尉、少校、中校,團職為中校、上校、大校,師職為大校、少將、中將,軍職為少將、中將、上將。集團軍為元帥。目前遼東最大軍事力量也僅為團級,各團團長均為上校,只有吳三桂一人為少將師長。普通志願軍則分為由高到低為:六級士官、五級士官、四級士官、三級士官、二級士官、一級士官、上等兵、列兵八級。入軍一年地為列兵,二年的自動轉為上等兵,此後每兩年如無重大失誤則自動晉升一等,直至六級士官。官軍的軍銜以肩章的形式體現。全軍官兵肩章綴軍銜符號,軍官常服、禮服、大衣都佩有不同硬肩章或軟肩章。肩章主體為長方形,內端呈鈍角。版面為金黃,以底來區分軍種,如陸軍的底為深綠。海軍為天藍。又以肩章上的圖案來區分等級。由低到高。列兵為一道黃折扛,上等兵為兩道黃折扛。士官為三道黃折扛,上面轅嵌黃梅花,以梅花數量區分士官等級,最高為六枚黃梅花。

將官則與士兵相比底相同,但上面圖案有所區別。其中少尉為一道細紅線,紅線上綴一小型黃盤龍,中尉為兩枚盤龍,上尉三枚。少校為兩道細紅線。中間綴有一中型盤龍,中校為兩枚,上校為三枚。大枚為四枚。少將則沒有紅線,只有一枚大型盤龍,中將兩枚,上將三枚,元帥則為四枚。軍旗樣式則依據兵種各有不同。陸軍為紅底,中央為黃盤龍,海軍則為紅底,中央為藍盤龍。團以上單位又可以擁有不同的特旗幟,不過陸軍一律為黑底,上面又有白圖騰。如三桂的第一騎兵團便是在當年的旋風狼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地。所以他們又有一面黑底白地旗幟。吳宇的第二騎兵團則是黑底,上面畫著一隻白戰馬,腳下分別有四團白雲,所以第二騎兵團又自稱飛馬鐵騎。海軍則是白底黑團騰,吳徽便選了雙鯉為圖騰,卻常被人恥笑,說他想錢都想瘋了。可吳徽卻不以為意,反而道,我這海軍目前就是你們陸軍的財神爺,這雙鯉又是連年有餘的象徵,有何不好?一句話說得眾人啞口無言,誰讓自己現在拿的軍餉大部分都是海軍給掙回來的。

“我先說。”開口的正是三桂最為看重的將領之一,騎兵二團的團長上校吳宇。

“大人…”

“恩?”吳三桂不滿地哼了一聲。

“哈哈,吳宇,你又錯了,晚上請客。”吳三輔在一邊道。

“唉!”吳宇輕拍了一下自己的嘴“我怎麼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呢。”原來自遼東變革後,吳三桂便規定,軍中將領一律再不得稱呼大人、小人地,下級對上級稱呼軍職,平級之間則可喚名,上級對下級則可直呼其名。吳宇在三桂身邊呆得年頭最多,叫大人都叫習慣了,改革兩年來,這吳宇卻一直改不過來,總是叫錯。後來他便叫大家監督他,若是再叫錯,誰能糾出來,便請大家吃飯。看來今天又要破費了,只是今天這麼多人,不知他這個月的津貼夠不夠。

“師長!我們騎兵二團現有騎兵一萬九千八百四十五人,大多都參軍一年以上的老兵,而且許多都參加過當年義州大戰,只有不到兩千人是今年新參軍的,不過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只要師長一聲今下,絕對辜負了我們飛馬鐵騎地稱號。”吳三桂聽後點點頭,對吳宇的騎兵二團,他是非常瞭解,這飛馬鐵騎確實不虧有飛馬兩字,最是以速度見長,在幾次演習中,經常飄乎不定,特別是阿桑族長親率的一營,大部分都是喀喇沁部族人,本就善騎,經過這三年訓練,已經可以算是全軍中騎術最的一營,曾有一夜間趕路三百里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吳三輔見吳宇搶了風頭,也不甘示弱,忙道:“下面該我了。”見無人與他爭,這才道:“我們步兵第三團現有步兵兩萬一千八百餘人,別看我們是最後成軍,可所有士兵都是挑細選的,其中多是當年從後金手下救下地車伕,所以最是吃苦耐勞,戰力自然也是不弱,決對不會弱了我們暴熊的稱號,若是與明軍正面鋒,以一敵三絕對是全勝,以一敵五也是勢均力敵。”一邊的吳三枷見二哥吹得厲害,打趣道:“那要是以一敵十呢?或是與五倍後金騎兵相遇又是如何?”吳三輔瞪了三枷一眼,道:“哼,就是以一敵十我也不怕!”不過隨即臉一變,對吳三桂討好的笑道:“如真讓我嘆一敵十,想來大哥也不會坐視不理的,對吧大哥!”吳三桂看著兩個弟弟在那裡鬥嘴,覺得好笑,雖然他們已經都是一團之長,手下統領著兩萬來人,可他們實際年齡卻還不到二十歲,自然還有些童趣。

“好了,下面何團長說說。”何可剛聽吳三桂點到自己,忙一整軍裝站了起來,敬了個軍禮“師長!”說起來這五團中,唯有這步兵第二團的團長何可剛算是個外人,何可剛對吳三桂的知遇之恩無以回狠,自然是心中懷著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不過這吳三桂確也讓他心服,當年遼東軍政改革,吳三桂只用了三天時間,便拿出了一套初步方素,確讓何可剛驚為天人。隨後的軍械改進,造船技術的說明,無不讓他到歎為觀止。

“何團長坐下說,今天這裡又沒有外人,也不是什麼正式會議,只是聽大家談談各自所管轄的內容而已,全當一次朋友聚會,不要這麼緊張!”

“是!”何可剛這才坐下。

“那我就說說我們步兵第二團的情況。我團是整合了遼東原有明軍的基礎上成立的,所以人員較多,現有官軍兩萬三千四百二十八人。原來明軍戰力參差不齊,經過兩年的訓練現在也成了一支拉得出、打得贏的鐵軍,決對不會辜負了師長給我們團的戰獅稱號。”何可剛介紹完,吳三桂看向祖大壽。祖大壽也不用吳三桂開口。道:“下面我來說說吧。我們猛虎團現棄軍卒兩萬零七百九十一人,是以原來地吳家軍為骨幹,以原來的義州守軍加上後來徵召的遼東青壯組成的,戰力便不用我多說了吧。”說完祖大壽得意的看了看何可腫和吳三輔一眼。兩人只能是翻了翻白眼,卻不說話,誰讓自己在演習中就沒贏過人家一次,每次最後獲勝的都是這個猛虎團,稿得自己在祖大壽麵前有些抬不起頭。

“澤遠,你也說說咱們第一騎兵團的情況。”祖澤遠啪的站了起來,嚴肅的敬了一個軍禮。吳三桂連勸都懶得勸。這祖澤遠便是以他的這種嚴謹地作風贏得了全軍地敬佩。就連對祖大壽也從來都是一本正徑,吳三桂找他談過幾次,卻被他以軍人便應該有軍人的樣子為由頂了回來。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祖澤遠,吳三桂對第一團最為放心,第一團也確是沒弱了當年旋風狼騎的稱號。

“我們第一團現有狼騎一萬八千四百二十三人,是由師長當年的親衛旋風狼騎發展而來,可以說是遼東甚至全國最為強大的騎兵團,對上任何敵人,以一敵十決無問題。”說到這他示威似的看了一眼吳三輔。明顯是針對剛才吳三輔剛才的話。可吳三輔卻連個都不敢放,對上祖大壽的猛虎團還有一戰之力,可對上聖團。卻是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去年地演習中,這個祖澤遠及聖狼團可是給他吳三輔好好的上了一課。他們以一個營的兵力佔據了有利地形,硬是頂住了暴熊團全團兩萬餘人地進攻,為其他四營饒到暴熊團身後爭取了時間和機會,暴熊團最後被這四營從後面打得潰不成軍。全軍覆沒。可聖團那一個營三千餘人卻是個個帶傷,便是重傷的也有百餘人,好在救援及時,無人陣亡,也無人因此尚失作戰能力。要知這可不是真的戰爭,只是一次演習而已。事後吳三桂批評了祖澤遠。可祖澤遠卻道:“當年師長在冰凌山莊便曾講過,戰場無兒戲,末將又怎麼敢掉以輕心。雖說這次是一場演習,可戰士們若因此便心懷僥倖,後真的上了戰場,如何還能成為一支鐵騎?”這些話被傳開後,所有遼東軍再也沒有人把演習當做兒戲。而聖團的訓練口號“平時多汗,戰時少血”、“平時不血,戰時便留命”更是被各團所借用。而聖狼團也因此被其他人私下稱為血狼團,以此來說明其噬血拼命。

“好,軍隊先說到這,下面說說四縣地情況。盧園,你先說說。”盧園依今道:“我身為義州縣縣長兩年有餘,現在義州縣與三年前相比可以說是天翻地覆,新月異。現在義州縣共有人口一百一十萬,其中常往人口八十餘萬,動人口三十萬。其中義州縣城內便有常住人口五十萬,動人口二十五萬,其餘分佈在義州縣周圍的十六個鎮中。縣內成年男子十二萬人都已列入義務兵,灸季集訓一次,除冬季外每次集訓三天,冬季則訓練與義工相結合,大概在兩丹左方。縣內各類商鋪達三萬餘人,工廠幹餘家,每年稅收便達三十萬兩白銀。治安狀況良好,去年一年僅發生各類案件不到百起,大多是些小事,以教育為主,罰款為輔,沒有重大刑事案件,也沒有死刑犯。”隨後祖澤鹹、吳三學、盧田分別說了各自情況。只是其餘各縣動人口較少,大多是常住人口,其中餒中縣人口四十六萬,寧遠五十一萬,錦州三十二萬,成年男子參加兵役的共計三十餘萬,除錦州發生一起殺人素外,其餘各縣再無重大素件。三城去年稅收情況分別為餒中十萬,寧遠六萬,錦州十三萬。寧遠因以農為主,稅收較少,錦州則是借了義州的光,才能有如此收入。也就是說現在遼東四縣共有常住人口二百餘萬,其中青壯參加到義務兵的就有四十餘萬,委年可收稅近六十萬兩百銀。

三桂聽後滿意的點點頭,道:“僅用三年時間,四縣便發展如此迅速,幾位縣長確是功不可末。下面海軍也說說。澤沛,你們團長率團出海遠至南洋,就由你來說說吧。”

“是,我們海軍雖說成軍已有兩年,可卻是在原來地商隊基礎上建設起來的。軍中商船較多,戰艦較少。現共有大型商船五十餘艘,中型商船二百餘艘,小型商船一百餘艘,大小戰船僅有一百五十餘艘,其中真正能稱為戰艦的不過十幾艘。因船隻不夠,現有海軍只有三營,共計一萬三幹餘人。去年住反於朝鮮、本、南亞各國,共計收穫白銀二百七十萬兩!”說完這些,祖澤沛卻望向三桂,有些可憐巴巴的道:“師長,我們海軍的新式戰艦什麼時侯才能造好啊?現在咱們戰艦實在是太少了,用來經商、打打海盜還算勉強,可遇上那些紅鬼子或是侯寇卻只能繞著走。上個月還被侯寇打傷一艘戰艦,搶去三船貨物,百餘個弟兄葬身大海,這個仇什麼時侯才能報啊!”這些情況三桂都知道,當時祖澤沛率領海軍二營運送貨物,卻被侯寇攔截,那三艘貨船被侯寇強行登艦後,船上七十餘海軍兄弟沒一個孬種,手中火統打完後與侯寇進行搏,硬是在一對五的情況下打死近二百餘侯寇,最後力盡被擒,卻沒有一個投降,最後被侯寇殘忍殺害,棄屍大海,至今也沒有找到屍體。

“澤沛,你急難道我就不急嗎?死難的海軍戰士不光是你的兄弟,更是我遼東所有軍人的兄弟,這個仇你不會忘,我也不會忘,全遼東的將士更不會忘。咱們早晚要殺上他們的老家,十倍、百倍報之。只是現在咱們實力還是有限,在這陸上還未稱雄,海軍現在還只是輔助,不過等咱們在陸上站穩了腳,便是那些侯寇、紅鬼子血債血償的時侯了。而且新式戰艦今年也將開始建設,一旦造好,我第一個便給你一艘,讓你去殺殺侯寇的威風,讓他們也知道,咱們遼東不僅陸軍第一,海軍更是世界第一番話說得祖澤沛動不已。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