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未完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以我第一次读到后四十回黛玉穿著水红花袄,头上著赤金扁簪,(第八十九回)非常刺目。那是一种石印的程甲本,他本甲乙都作月白花小皮袄,加上银鼠坎肩,金簪同,下系着杨妃绣花棉裙,真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开。

百廿回抄本本来没有这一段描写,是夹行添补的。俞平伯分析这抄本,所改与程乙本相同,后四十回的原底大概比程高本早。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有影印本,我看了,后四十回中有十四回未加涂改,不是誊清就是照抄。如果是由乙本抄配,旧本只有三分之二,但是所有的重要场面与对白都在这里。

旧本虽简,并不是完全不写服装,只不提黛玉的,过生也只说她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如同嫦娥下界,倒符合原著神。宝玉出家后的大红猩猩毡斗篷很受批评,还这样阔气。将旧本与甲乙本一对,猩猩毡三字原来是甲本加的。旧本船头微微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确是神来之笔,意境很美。袈裟本来都是鲜的橙黄或红。气候寒冷的地方,也披简陋的斗篷。都怪甲本读红楼梦,记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中都是大红猩猩毡斗篷,忍不住手,加上这三个字。

后四十回旧本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书中所写是人。第一百六回抄家后,贾政查账,再查东省地租,近年不及祖上一半。第一百七回贾母问贾政:咱们西府里的银库和东省地土,你知道还剩了多少?

曹寅栋亭文钞东皋草堂记提及河北予家受田地点。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里说:八旗圈地,多在京东一带红楼梦所写乌进孝行一月零两步行或推车进京动辄旬月,二则厚雪暖化,道路泥泞,三则曹寅荣府﹝与﹞宁府黑山村相去又八百多里地,当更在东贾蓉向乌进孝说:你们山坳海沿子的人,曹寅的地也去海不百里。

曹俯初上任时,奏明曹寅遗产,有田在通州、江南含山县、芜湖。参看后来抄家的报告,恐还不实不尽。

旧本抄家后,同回又有:贾琏又将地亩暂卖千金,却为监中使费。贾琏如此一行,那些家奴见主势败,也趁此鬼,指名借用。

甲本这里加上一大段,内有贾琏只得暗暗差人下屯,将地亩暂卖了数千金,作为监中使费。贾琏如此一行,那些家奴见主家势败,也便趁此鬼,并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

东庄显指京东,不会远在东三省,却合第五十三回所写,距黑山村八百多里的荣府田庄,粮可步行上京。宁府有八九个庄子,荣府八个,是两府主要收入。

原续书者既不理会第五十三回,曹家各地的产业他大概也不清楚,只说荣府的田地在东三省,想必是为了点明他们是人,同时也是以意度之。皇室与八旗的田庄叫庄屯,东北的屯最多。

第三十九回贾母说刘姥姥是乡屯里的人,周汝昌发现戚本改屯为村,俗本也都作村里人,显然都不懂这名词。曹雪芹也只用了这一次,底下刘姥姥一直说我们庄子、我们村庄上。百廿回抄本与其他脂本不同,连唯一的一个乡屯都没有,作乡里的人,力求通俗。续书却屡用屯字。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口口声声我们屯里。第一百十九回贾琏见门前停著几辆屯车,是乡下来的。

第一百十二回贾母出殡后,贾政回家,到书房席地坐下。不知是否俗,一般似只限在灵前席地坐卧。

宝玉称巧姐为妞妞,又说:我瞧大妞妞这个小模样儿大妞妞是否因为据一个较早的脂本续书,巧姐是凤姐长女?说见赵冈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一三六页。巧姐、大姐儿姊妹俩后并为一人,故高鹗将后四十回大姐儿悉改巧姐,以致巧姐忽大忽小。

第八十回巧姐患惊风症,旧本也作巧姐,而且有无数巧姐,绝非笔误。第一o一回夜啼,被李妈拧了一把,各本均作大姐儿,是屡经校改的唯一漏网之鱼。抄本第一o一回不是旧本,但是旧本想必总也是大姐儿,否则程本的大姐儿从何而来?被拧大哭,凤姐先发脾气,然后慨叹:明儿我要是死了,撂下这小孽障,还不知怎么样呢!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只有一个孩子,而前文作大姐儿,是另有一个长女巧姐。一页之中自相矛盾。

第八十回假定原是大姐儿患惊风,早期脂本免费不广,抄手过录时据后期脂本代改为巧姐。第一o一回不是旧本,当然不是同一抄手;只有一个大姐儿字样,全抄本未代改,程甲、程乙本两次校阅,也没注意,仍作大姐儿。下文撂下这小孽障,仅提次女,因为太小,更不放心,但是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一定是只疼我那两个孩子,被程本或原抄手删去两个二字。在同一段内忽而疏忽,忽而警觉,却很少可能。一定是本来没有两个二字。

第一百十三回是旧本,凤姐叫巧姐儿见过刘姥姥,说: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大姐儿由刘姥姥改名巧姐──续书并不是据早期脂本,写凤姐有两个女儿。大妞妞不过是较客气的称呼,如史大妹妹,并没有史二妹妹。

续书写巧姐暴长暴缩,无可推诿。不过原著将凤姐两个女儿并为一个,巧姐的年龄本有矛盾,长得太慢,续书人也就因循下去,将她仍旧当作婴儿,有时候也仍旧沿用大姐儿名字。后来需要应预言被卖,一算她的年纪也有十岁上下了,(我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后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语。)第一百十八回相亲,也还加上句解释:那巧姐到底是个小孩子。

外藩买妾,两个人相看巧姐,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拉着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脚,因为巧姐没裹脚。前八十回贾母看尤二姐的脚,是因为她是小脚。

写二尤小脚的两节,至程甲本已删,当是后四十回旧本作者删的,因为原续书者注重人这一点,认为他们来往的圈子里不会有小脚。第七十回晴雯的红睡鞋也删了。百廿回抄本前部是脂本,所以无法断定后四十回初出现时,有关小脚的三句已删。

为什么不能是程甲本删的呢?因为甲本不主张强调书中人是人。妞妞甲本改姐姐,疑是姐儿误。本来书中明言金陵人氏,一般读者的印象中也并不是写人。自然是汉人的故事较有普及,甲本改得很合理,也合原书意旨。下文大妞妞改大姐姐,应作大姐儿。甲本道学气特浓,巧姐是闺名,堂叔也不能叫。第一百十八回贾政信上称探为探姐,也就是探姐儿。那是自己父亲,没给改掉。宝玉仍称巧姐为大姐儿,因为家中小辈女孩子通称大姐,如西门庆称女儿为大姐,或我家大姐,以别于人家的大姐。

当然,妞妞改姐姐,可能仅是字形相像,手民排错了,不能引为甲本汉化的证据。第一o一回凤姐也说妞妞,甲本也没有改。但是参看宝玉结婚,第九十六回已经说照南边规矩,拜了堂一样坐撒帐第九十七回凤姐又说: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南边规矩要拜堂的,冷清清的使不得。我传了家内学过音乐管过戏子的那些女人来吹打,热闹些。以上三个本子相同。旧本写送入房,还有坐帐等事,但是按本府旧例,不必细说。这是因为避免重复。甲本却改为还有坐撒帐等事,俱是按金陵旧例,又点一句原籍南京,表示不是人。

乾隆壬子木活字本──乙本的原刻本──这两句也相同。现在通行的乙本却又改回来,作坐帐等事,俱是按本府旧例前面凤姐的话,也改为咱们家的规矩,要拜堂的,可发一笑,谁家不拜堂呢?

这里需要加解释,壬子木活字本是胡天猎藏书,民国三十七年携来台湾,由胡适先生鉴定为程乙本,影印百部。胡适先生序上说:民国十六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用我的一部程乙本做底本,出了一部红楼梦的重排印本可是程乙本的原排本,现在差不多已成了世间的孤本,事实上我们已不可能见到。胡天猎先生居然有这一部原用木活字排印的程乙本红楼梦!

壬子木活字本我看了影印本,与今乙本──即胡适先生藏本──不尽相同。即如今乙本汪原放序中举出的,甲乙本不同的十个单句,第十句木活字本未改,同甲本;大段改的,前八十回七个例子,第二项未改,同甲本,其余都改了,同今乙本;后四十回的三个例子则都未改,同甲本。

余如第九十五回金玉的旧话,第九十八回金玉姻缘,木活字本都作金石;今乙本作金玉;光绪年间的甲本(金玉缘)则改了一半,第九十五回作金玉,第九十八回作金石。──金玉姻缘、木石姻缘是梦兆绛芸轩一回宝玉梦中喊骂的。此处用金石二字原不妥,所以后来的本子改去。

此外尚有异文,详下。我也是完全无意中发现的。胡适先生晚年当然不会又去把红楼梦从头至尾看一遍,只去找乙本的特征,如序中所说。

萃文书屋印的这部壬子木活字本不仅是原刻本,在内容上也是高鹗重订的唯一真乙本。现在免费的乙本简称今乙本,其实年份也早,大概距乙本不远,说见下。

这几个本子对汉问题的态度,在史湘云结婚的时候表现得最清楚。旧本贾母仅云:你们姑娘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甲本在这两句之间加上一大段对白,问知姑爷家境才貌情,贾母听了喜道:咱们都是南边人,虽则这里住久了,那些大规矩,还是从南边礼儿,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乙本同。

今乙本作:贾母听了喜道:这么着才好,这是你们姑娘的造化。只是咱们家的规矩还是南方礼儿,所以新姑爷我们都没见过。

旧本本没提南方。甲本提醒读者,贾史两家都是原籍南方,仍照南方礼节。乙本因之。今乙本删去原籍南方,只说贾家仍照南方礼节,冲淡南人气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