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未完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甲乙本态度一致,强调汉化,但是妞妞改姐儿,到了乙本,高鹗又给改回来,仍作妞妞。如果甲乙本不是一个人修改的,那就是因为姐儿讹作姐姐,宝玉决没有称巧姐为姐姐之理。大姐姐更成了元了。但也许仅因妞妞新妍可喜。乙本不大管前后一致,例如王佩璋举出的第十九回与茗谈卍儿,乙本添出一句等我明儿说了给你做媳妇好不好?违反个,只图轻松一下。宝玉最怕女孩子出嫁,就连说笑话也决不会做媒。

到了今乙本,南边人、原籍金陵都不提了,显然是又要化了。为什么?

杨继振在道光年间收藏乾隆百廿回抄本,在第七十二回题字:第七十二回末页墨痕沁漫,向明覆看,有文某字影,用水擦洗,痕渍宛在。以是知此抄本出自目人手,非南人所能伪托。红楼梦盛行后,传说很多,都认为是族豪门秘辛。人气息越浓,越显得真实、异。所以又有化的趋向。

如果相信高鹗续书说,后四十回旧本是他多年前写的,甲乙本由他整理修订,三个本子代表一个人的三个时期,观点兴趣可能不同。

高鹗是汉军旗人。他有一首菩萨蛮,梅花刻底鞋句是写小脚的鞋底,可见他的美绝对汉化。即使初续书的时候主张强调人角度,似乎不会那样彻底,把书中小脚痕迹一并删去。其实人家庭里也可以有足的婢妾。原续书者大概有种族的优越,希望保持血的纯洁。

第二十四回写鸳鸯服装,脖子上带着扎花领子。甲本未改,同脂本。人男装另戴上个硬领圈。晚清还有汉人在马褂上戴个领圈,略如牧师衣领。清初想必女装也有。甲本主汉化,而未改去,想未注意。

乙本改为脖子上围着紫绸绢子,又添上两句:下面着玉绸袜,大红绣鞋。既然改掉旗装衣领,当然是小脚无疑。只提袄儿背心,但是下面一定穿裙。站在那里不动,小脚至多着鞋尖,决看不见袜子。所以原著写袜子,只限宝玉的。其实不止他一个人大脚,不过不写女子天足。高鹗当然不会顾到这许多。

问题是:如果高氏即续书者,为什么删去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却又添写鸳鸯的小脚?唯一的答案似是:高鹗没有看见二尤与晴雯的小脚,在他接收前已删。他是有金莲癖的人,看通部书写女子都没提这一项,未免寂寞,略微点缀一下。

后四十回贾母身边又出了个丫头叫珍珠──袭人原名。旧本已有珍珠。贾母故后,鹦哥──紫鹃原名──守灵,旧本缺那一回,所以无法知道旧本有没有鹦哥。甲本仍作珍珠、鹦哥。乙本将袭人原名改为蕊珠。

甲本既未发现珍珠有两个,自然不会效尤,也去再添个鹦哥。乙本既将第一个珍珠改名蕊珠,当然不会又添出个鹦哥。鹦哥未改,是因为重订乙本时没注意。所以第二个鹦哥也是原续书已有。

近人推测续书者知道实生活中的贾母确有珍珠鹦哥两个丫头,情不自的写了进去。那他为什么不给前八十回的珍珠鹦哥换个名字?显然是没看仔细,只仿佛记得鸳鸯琥珀外还有这么两个丫头。他马虎的例子多了,如凤姐不称王夫人为太太,薛姨妈为姨妈──跟着贾琏叫──而两位都称姑妈,又不分大姑妈二姑妈;贾兰称李婶娘──李纨之婶──为我老娘──外婆;史大妹妹、史大姑娘、云丫头作史妹妹、史姑娘、史丫头──程高本未代改,但是第八十二回添补的部份有云丫头;第九十六回贾政愁宝玉死了,自己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忘了有贾环;第九十二回宝玉说十一月初一,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何尝有过?本没这名词。

续书者红楼梦不,却似乎悉曹雪芹家里的历史。吴世昌与赵冈的著作里分别指出,写元妃用王家制度字样,显指王妃而非皇妃,元妃卒年又似纪实,又知道秦氏自缢,元宵节前抄家。

赵冈推出书中抄家在元宵节前。第一回和尚向英莲念的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当然不仅指英莲被拐。甄士隐是真事隐去,暗指曹家的遭遇。元宵后句下,甲戌本有批: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烟消火灭句下批:伏后文。

曹雪芹父曹俯十二月罢官,第二年接着就抄家,必在元宵前。续书者不见得看到甲戌本脂批,而在第一百零六回,贾府抄家的第二天,史侯家派了两个女人问候道:我们家的老爷太太姑娘打发我来说我们姑娘本要自己来的,因不多几就要出阁,所以不能来了。

贾母说:月里头出阁,我原想过来吃杯喜酒等回了九少不得同着姑爷过来请老太太的安到了第一o八回写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宝姐姐不是后的生吗?我多住一天给他拜个寿宝钗的生是正月廿一。由此向上推,抄家的时间不正是在元宵节前几天吗。

──赵冈著红楼梦考证拾遗第七十二页旧本没有月里头出阁,只作你们姑娘出阁。假定抄家在元宵节前,月里头出阁是正月底,婚后九天回门,已经是二月,正月二十一早已过了。既然不是月里头出阁,就还有可能。

抄家那天,贾母惊吓气逆,病危。随写贾母因近身子好些,拿出些体己财物给凤姐,又接尤氏婆媳过来,分派照料邢夫人尤氏等。一傍晚,在院内焚香祷告。距抄家总已经有好几天了。至少三四天。算它三天。

焚香后,同史侯家遣人来,说湘云不多几就要出阁。最低限度,算它还有三天。

三天后结婚,婚后九天回门,再加两天是宝钗生,正月廿一。合计抄家距正月廿一至少十七天,是年初四,算元宵节前似太早。如果中间隔的子稍微多算两天,抄家就是上年年底的事。

宝钗过生那天,宝玉逃席,由袭人陪到大观园去凭吊。看园子的婆子说:预备老太太要用园里的果子,才开着门等着。正月里不会有子。

写园内:只见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久经剥落,远远望见一丛翠竹,倒还茂盛。宝玉一想,说:我自病时出园,住在后边,一连几个月,不准我到这里,瞬息荒凉,你看独有那几杆翠竹青葱荒凉显是因为无人照管,不是隆冬风景。续书者不见得知道宝钗生在正月。那就不是暗示抄家在元宵节前。

元妃亡年四十三岁,我记得最初读到的时候非常到突兀。一般读者看元妃省亲,总以为是个年轻的美人,因为刚册立为妃。元宝玉姊弟相差的年龄,第二回与第十八回矛盾。光看第十八回,元时宝玉三四岁。康熙雍正选秀女都是十三岁以上,假定十三岁入,比宝玉大九岁。省亲那年他十三岁,她二十二岁,册立为妃正差不多。

写她四十三岁死,已经有人指出她三十八岁才立为妃。册立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中风而死,是续书一贯的杀风景,却是任何续红楼梦的人再也编造不出来的,确是像知道曹家这位福晋的岁数。他是否太悉曹家的事,写到这里就像冲口而出,照实写下四十三岁?

第一百十四回写甄宝玉比这里的哥儿略小一岁。前八十回内,甄家四个女仆说甄宝玉今年十三岁(第五十五回)。那时候刚过年,上年叔嫂逢五鬼,和尚持玉在手,曾说:青埂下别来十三载矣。不难推出贾宝玉今年十四岁,所以比甄宝玉大一岁。但是晚清以来诸评家大都把宝玉的年龄估计得太大,这位潦草的续书者倒居然算得这样清楚。

自青埂下一语后,不再提宝玉的岁数,而第四十五回黛玉已经十五岁,反而比他大,分明矛盾,所以续作者也始终不提岁数,是他的聪明处。只在第九十回贾母说: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那是他没细看原著,漏掉了第三回黛玉的一句话: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所以据第二回黛玉六岁,宝玉七八岁,多算了一岁。

宝玉出家后遥拜贾政,旋即失踪,甲本添出贾政向家人们发了段议论,大意是衔玉而生本来不是凡人,哄了老太太十九年。这句名句,旧本没有,没提几岁出家。

在年龄方面,原续书相当留神。元妃的岁数大概是他存心要一手,也就跟他处处强调人气氛一样,表示他悉书中背景。

鸳鸯自缢一场,补出秦氏当初也是上吊死的。直到发现甲戌本脂批,云删去秦可卿丧天香楼一节,大家只晓得死得蹊跷,独有续作者知道是自缢。当然,他如果知道曹家出过王妃,王妃享年若干,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家丑。但是我们先把每件事单独看,免得下结论过早。

十二钗册子上画着高楼上一美人悬梁自缢,题诗指宁府罪恶。曲文好事终说得更明,首句画梁尽落香尘又点悬梁。再三重复情字,而我们知道秦钟是情种,书中情秦谐音。

护花主人评:词是秦氏,画是鸳鸯,此幅不解其命意之所在。这许多年来,直到顾颉刚俞平伯才研究出来秦氏是自缢死的。续作者除非知道当时事实,怎么猜得出来?但是他看红楼梦的时候,还没有鸳鸯自缢一事。一看词是秦氏,画是自缢,不难推出秦氏自缢。

他写秦氏向鸳鸯解释,她是警幻之妹,主管痴情司,降世是为了引这些痴情怨女早早归入情司,所以我该悬梁自尽的。下凡只为上吊,做了吊死鬼,好引别人上吊,实在是奇谈。这样牵强,似乎续作者确是曹氏亲族,既要炫示他知道内幕,又要代为遮盖。

秦氏又对鸳鸯说: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若待发出来,这个情就不为真情了。太平闲人批:说得鸳鸯心头事隐隐跃跃,将鸳鸯一生透底揭明,殊耐人咀味,不然可卿之情行事大反于鸳鸯,何竟冒昧以你我二字联络之耶?是说鸳鸯私恋宝玉,也是假道学。续作者却不是这样的佛洛依德派心理分析家。

光绪年间的金玉缘写秦氏在警幻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座,管的是风清月白。甲本原刻本想必也是这样。后四十回旧本缺鸳鸯殉主一回,同乙本,作管的是风情月债。看来旧本一定也是风情月债,甲本特别道学,觉得不妥,改写风清月白,表示她管的风月是清白的。风清月白四字用在这里不大通,所以乙本又照旧本改回来,这种例子很多。

秦氏骂别人误解情字,做出伤风败化之事,也就是间接的否认扒灰的事。卫道的甲本仍嫌不够清楚,要她自己声明只管清白的风月。

第九十二回冯紫英与贾赦贾政谈,说贾珍告诉他说续娶的媳妇远不及秦氏。秦氏死后多年,贾珍还对人夸奖她,可见并不心虚,扒灰并无其事。赵冈赞美这一段补述贾蓉后姓氏,其技巧不逊于雪芹。我们现在不知道雪芹在他原著后三十回是否就是如此写的。如果这不是出于雪芹自己笔下,则这位续书人也算是十分细心了。

第五十八回回首,老太妃薨,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入朝随祭。尤氏底下的许氏想是贾蓉。想必因为许氏在书中不够重要,毫无事故,谁也不会记得她是谁,所以他处仍旧称为贾蓉之。至甲本邢王尤许四字已删。是谁删的?

续作者将原书看得很马虎──太虚幻境的预言除外,当然要续书不能不下番工夫研究书中预言──总是一不留神,没看见许字,所以后面补叙是胡氏。既没看见,那就是甲本删的。但是看乙本程高序,对后四十回缺少信心,遇有细微的前后矛盾,决不会改前八十回迁就后四十回。而且没有删去这四个字的必要,只要把许字改胡字,或是后文胡字改许字就是──一共只提过这两次。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