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寻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个星期后,在图书馆,罗明坐在我对面,先是看了我一阵,然后叹了口气。查不到了,他说。

我心里一凉。

“那所学校的档案每十年销毁一次。从初中部,到小学部,都是这样。从1984年到1994年的档案,刚好在去年,也就是2004年销毁了。现在剩下的只是1995年到2005年的。所以那时候学校里有什么变动,转来了什么新学生,学生成绩之类的,现在都查不到了。”

“那老师呢,当时任职的老师还在不在?”我急忙追问道。

“这个我也想到了,但是,”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们找到了在学校工作许多年的几位老师,他们当中有的在1994年教过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可毕竟这么多年过去,而且每年总会遇到一两个转学来的外地学生,所以他们也记不清楚那些学生叫什么名字了。我把你的名字告诉他们,但没有一个有印象。”

“那中学部呢,有没有人记得娟娟阿姨?有学生死了,总该有人记得住吧?”罗明又摇头。

“查是查到了,1994年在舒娟那个班当班主任的老师,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辞职不干了。据说是和学校里的领导方面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后来开了公司,和其他老师也再没有来往。真正要查,还是查得到的,但肯定是大海捞针了。”

“也就是说…”我几乎绝望地看着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除非去查公安局的记录…但是,那似乎不太可能。”

“再想想,”我说“再想想,一定有办法的。”然而我们默默地对坐了一下午,直到图书馆关门,也没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件十多年前的事,在十多年前就不为人所知,到了今天,又有谁会知道呢。

“谢谢你。”最后,我只有这么对罗明说。

走在路上时,徐退就来了电话。从图书馆出来了吧,他说,情况怎么样?我说不太好,很不好,我们回去再说。我脚步虚浮地走回了湖边村,在楼下便看到徐退站在单元门口,靠着墙烟。我无力地笑了笑。

“怎么每次看见你都是同一个样子。”他也笑了一下,把烟头扔在地上,碾灭。

“先吃饭吧,边吃边说。”我们在附近的小饭馆吃了饭。我一点食也没有,筷子放在面前一直没动。徐退吃着饭,听我讲完了下午在图书馆的事。最后,徐退放下碗筷,对我说:“其实,并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什么办法?”

“靠你自己。”

“我自己?”徐退慢慢地点着了一烟。

“既然忘记了,努力想起它就是了。”

“可是,”我摇了摇头“我的确努力想过啊。”

“凭空地想自然是想不起来的。要知道,无论过去的事怎么被忘记,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彻底的遗忘,即使就生理学的角度讲,也是不太可能的。何况你只忘记了1994年这一年的事,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我还是不明白…”他叹了口气,又笑着摇了下头:“办法很简单,到那个学校去看一下就行了。”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回到你忘记的地方,从那里开始,再来一遍。”我愣愣地看着他,看了好一会儿。然而眼前却逐渐地变明亮起来。

“明白了。”我说。

这晚开始有了凉风。暑假就快要结束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徐退一直若有所思地沉默着。远远地看见湖边村时,他突然说,其实,也许提示早就开始了。

我似乎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但又并不完全明白。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去了汉口。然而找到江汉路中学,还是费了不少的工夫。这里的道路很复杂,小街小巷也很多,即使一路打听,还是免不了失方向。最后,我们终于在附近看到一个身穿江汉路中学校服的学生。他背着书包,推着自行车,正往一条小巷里走。我们追上去,向他问路,他说他正要去上学,让我们跟着他就可以了。

几分钟后,我们找到了江汉路中学。这所学校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新。基本上,它破旧和狭窄得几乎不像是汉口闹市区的学校。大门又窄又矮,刻有学校名称的铜牌上贴了各种小广告,校门旁边的街道也又脏又。铁门上斑驳的锈迹清晰可见。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校门后面,那栋三层教学楼的外墙上,那一道一道从楼顶一直延伸到一楼的黑水迹。想必是下雨时留下的。一楼的墙角下已经发绿,长了各种杂草。而教学楼上,每一层都可以找到破碎的窗户,或者只剩下空的窗框。

怎么会这么旧?我忍不住想说,但看了一眼旁边的学生,又咽了回去。这时留意到男生的脸很苍白,神似乎也很疲惫,他一句话不说地走了进去。我们也跟在他的后面。现在是中午,看门人不在门卫室里。我们因而没有遭到任何阻拦。

经过大门前的一小块空地,我们走上教学楼前的三层台阶。站在走廊上,突然到一阵凉风,刚刚烈下的燥热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顺着走廊往里看去,是两排对开门的教室。突然之间,觉得这里隐隐动着一些什么。有点森,有点…说不清楚。然而从这时起,心里开始有点不安起来。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