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猫猫看书,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④。
清商⑤随风发,中曲正徘徊⑥。
一弹再三叹⑦,慷慨有余哀⑧。
不惜歌者苦⑨,但伤知音⑩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①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的制造的
致。结绮:张挂着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结,张挂。绮,有花纹的丝织品。②阿阁:阁有四阿,叫做“阿阁”指屋极四面有曲檐,是古代最考究的
殿式的建筑。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③弦歌:就是弹唱。④杞(qǐ)梁
:齐国杞梁的
子。杞梁战死,其
孤苦无依,枕尸痛哭,其遭遇极人世之至悲。⑤清商:乐曲名。⑥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曲调的往复萦回。⑦一弹:指奏完一曲弦歌。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就是上句所说的“徘徊”⑧余哀:指作者悲哀的情绪,对别人的
染,不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⑨苦:指曲调的哀怨
绵,也借以渲染歌者的内心忧伤。⑩知音:指不仅
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奏乐者的心情。这种情
生活在共同时代环境里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得到,而知音难遇,所以说“但伤”双鸿鹄:指听歌者和歌者。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那音响是何其的悲哀!
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之声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飘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
【赏析】传说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了。这一“知音难逢”的故事,历代相传。这首诗的主题也是叹知音难遇。作者先描写高楼的华美壮观,衬托歌者身份的高雅,然后才着意写歌声的哀怨
人,
越悲凉,最后抒发知音难逢的
叹,表示听者对歌者寄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诗人从一曲琴声的描写中,展示了听者的内心活动。他写高楼景
及引用杞梁
的故事作比喻,从听者对琴声的主观
受的层层刻画,使听音人与弹琴人在乐曲声中成为知音,思想
情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整首诗所抒写的情景,都处于
情不断发展的
之中,最后达到了高
,引入了比翼奋翅高飞的境界。
冉冉孤生竹【原文】冉冉孤生竹①,结泰山阿②。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③。
兔丝生有时④,夫妇会有宜⑤。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⑥。
思君令人老⑦,轩车⑧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⑨,含英⑩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妾亦何为!
【注释】①冉:本义为柔弱下垂的样子,这里引申为柔弱下垂貌。孤生竹:犹言野生竹。孤,独。②阿:本义指大的山陵、大的土山,这里指曲处。③女萝:地衣类植物,依附他物生长,但不能为他物所依附。④生有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时,本义指季度、季节。⑤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⑥“千里”两句:上句说离家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过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悠悠,远也。⑦老:五十至七十岁为老。这位女子正是青
时期,此处是极言相思之苦,并非她真的老去。⑧轩车:是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行,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的想象,并非实指。⑨伤彼:也就是自伤。蕙兰花:女子自比。⑩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
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含,没有完全发舒。英,花瓣。
妾:女子自谓。
【译文】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菟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菟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也应该会要有两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催人老青有限,多么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
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