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兵敗山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貓貓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朱棣,你別無選擇,必須與我決戰!

建文元年六月初,朱棣領十餘萬燕軍離開山西,回師北平,十餘萬人如風捲殘雲,行匆匆北上,一路所遇州府縣城皆繞道而過,燕軍眼中只有北平的危急,本顧不上攻城掠地了。

蕭凡聞報大喜,急啓大軍追趕而去,同時下令長興侯耿炳文領河南一省衞所,數十個千户,共計七萬餘大軍撤出開封府,北上駐紮彰德,堅守城池,撥出軍糧接濟曾失陷燕軍的彰德府百姓。

至此,耿炳文駐守彰德,郭英駐守大名,二位老將一左一右,如同兩顆釘子死死釘在了燕軍南下的路上,再加上兵圍北平的平安麾下十萬大軍,和緊緊追趕朱棣的蕭凡四十萬主力,不知不覺間,蕭凡一手撥之下,將北平,河南,山西三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甕罐,朱棣率領着燕軍正朝這個甕罐裏鑽進去。

燕軍行路很快,二十多天的急行軍,從汾州趕到了真定府,又與真定府附近的零散衞所官軍發生了小規模的戰,大軍行進的時間被耽誤了一天。

這時北平傳來了消息,平安麾下十萬大軍忽然撤軍,竟朝宣府方向緩緩撤去,被平安團團包圍一個多月的北平府城外一夜之間變得乾乾淨淨,沒留下一個軍士。城外一望千里,杳無人煙,這些子習慣了被人圍困,朝廷大軍忽然撤離,徐王妃一時不適應,沒來由的到空虛寂寞冷…

朱棣得知北平之圍不戰自解,終於長長鬆了口氣,燕軍將士的軍心士氣也漸漸穩定下來。

然而,蕭凡的四十萬大軍尾隨而至,像只兇猛而有耐心的獵豹,死死的咬上了獵物。

前方就是北平,朱棣退無可退,避無可避,再退下去,他連自己的大本營都保不住了。

既然不能再退,蕭凡,讓我們來一場真正的決戰吧!

河北雄縣外的白溝河,朱棣下令燕軍停止前進,擺開了陣勢,準備與朝廷決一死戰。

靜而風不止,決戰如期而至。

****************

六月初九,河北雄縣白溝河,平原上狂風怒號,飛沙走石。

漫天黃沙中,數十萬人壁壘分明,雙方相隔數里,遙遙對峙,黑壓壓的人羣遮住了平原青翠的草地,雪亮的戟戈朝天而立,散發出一片幽幽的冷光,反覆閃爍着人們的眼睛,空氣中的死亡氣息清晰可聞,腐蝕鐵鏽般的血腥味在黃沙舒捲中瀰漫,延伸…

燕軍以朱能為先鋒官,張玉,丘福為左右軍指揮,朱棣領中軍壓後,先鋒最前沿,一萬騎兵一字排開,其後便是數萬弓弩手,弓弩手列成整齊的巨大方陣,橫豎阡陌間以十萬刀盾槍戟步軍壓陣,廣袤的平原上,一塊又一塊的方陣衣甲鮮亮,像一個大蛋糕被高明的廚師切成等份的五個大方塊,整齊的擺在白溝河旁的平原上。方塊之間燕軍各戰旗風獵獵,遮天蔽,振奮軍心的戰鼓擂得地動山搖。

平戎萬全陣,宋太宗趙光義所創陣法,以騎兵或戰車為前軍,弓弩其後,長短兵器為中軍壓陣,可拓展縱深,亦可壓縮防禦,是一種攻守兼備的萬能陣型。

而蕭凡這方則將全軍分為左右兩翼,四十萬人梯次排列,浩蕩延綿數十里橫向展開,形成一個v字型,如同猿猴的雙臂向前伸出,又像一把無所不容的劍鞘,恰到好處的包住了燕軍的陣型,弓弩列前,長戟其後,刀盾壓陣。盛庸領左翼,瞿能領右翼,蕭凡領中軍。

雁形陣,專門用來包抄迂迴的陣型,以攻為主。

雙方陣勢擺開,決戰在即。

百里平原上,數十萬人靜謐無聲,沉悶壓抑的殺氣充斥着空氣,鋥亮的刀光戟影閃爍着雪白的亮光,天地為之變,狂風呼嘯肆,彷彿為即將塗炭的生靈哀哀嘆息。

蕭凡身披戰甲,騎着戰馬立於中軍,身後十餘丈外,黑底白邊的帥旗上,繡着一個血紅奪目的“蕭”字,帥旗立於全軍雁形陣的尾部,旗杆高達數丈,十里外的將士皆清晰可見。

一股夾雜着黃沙的狂風吹過蕭凡的面龐。

蕭凡面容扭曲,神情痛苦的連連呸了兩聲,吐出了口中的沙塵。

“這種鬼天氣,實在不適合打打殺殺,早知道便該讓師父給我先算一卦才是…”蕭凡仰頭望天,喃喃自語。

貼身保護着他的曹毅也面泛苦道:“風太大了,黃沙漫天的天氣,廝殺起來很費力,也很辛苦…”蕭凡目光閃動,出一個非常純真的笑容:“要不…派個人到對面燕軍遞封信,就説我軍今狀態不好,約個時間改再戰,你覺得怎樣?燕逆想必也不會拒絕吧?”曹毅很無語,沉默了一會兒,道:“蕭大人,蕭元帥,你現在是領着幾十萬人的一軍主帥,拜託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天真?咱們能不能談點成的話題?”蕭凡重重嘆氣,曹毅説得有道理,陣勢都擺了出來,雙方蓄勢待發,只等一聲令下,這個時候若跟將士們説,咱們今天不打仗了,國家放你們一天假,回營洗洗睡吧…

估計將士們的士氣會一千里,以後都不會再有勇氣拿起刀槍了。

“要命的天氣,怎麼偏偏趕在這個時候颳大風…”蕭凡很不滿的仰頭瞧着灰濛濛的天空,平定朱棣叛亂在此一戰,以後可以高枕無憂,安心享樂了,可是…今天真的不適合打仗啊!

隱隱有一種不祥的預,在心中油然而生,蕭凡暗暗思忖半晌,是不是有什麼環節忽略了?哪個細節沒注意到?

想了很久,蕭凡覺得該注意的地方都注意到了,真的沒什麼忽略的地方,軍國大事,關係數十萬人的命,蕭凡從來不敢掉以輕心。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