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枚小小的印章,如一片美麗的風景,目之所及,有萬千的氣象,那深藏的古樸,頗耐人尋味。

明代楊士修在《印母》一文中寫到:“刀筆蒼老者,如千年古樹,形狀蕭疏;嬌者落筆纖媚,運筆清淺,素則如西子淡妝,豔則似楊妃醉舞。”這小小的印章,包含了大千世界的許多好處,方寸之間饒有清趣。

古人常常把詩書畫印並列在一起,可見印章雖小,也是文人雅士的最愛。如果一幅心怡的書法沒有落上印章,那一定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試想一個温文儒雅的男子,寫就一幅篆字或畫就一幅水墨畫,批上落款,然後拿起印章,在瓷盒內的印泥上輕輕蘸了幾下,在紙上最合適的地方小心地按壓,抬起手,整幅作品立刻有了生動的彩,即便平淡無奇,也有一種不經意間的怦然心動。

你看,那枚別緻的印章落在紙端,白紙、黑字、紅印章,搭配在一起,和諧自然,怎能不顧盼生姿呢,怎能不讓人心生歡喜呢。

在歷史的長河中,印章的美從遠古款款而來。封泥的古樸蒼茫,瓦當的圓潤華美,鄧石如的剛健婀娜,趙之謙的雋永含蓄,吳昌碩的氣勢磅礴,齊白石的疏朗豪放,鄧散木的格調高古,錢瘦鐵的蒼勁莊嚴,來楚生的雄渾坦蕩…

這一方方印章,悠閒處似孤雲野鶴怡然自得,謹慎處如千軍萬馬臨陣以待,白文彷彿猛龍水氣貫長虹,朱文好像花初綻姿態動人,飄逸處宛若衣帶臨風轉飛舞,灑處好似雲煙繚繞輕靈淡遠,蒼茫處有若老梅着花筆力遒勁,古拙處恰似渾然天成不加雕飾。

印章是書法和雕刻藝術的融合,既有筆墨之香,又有篆刻之美。

印人一定是絕好的書家,他們放下手中的筆,拿起刻刀,把音樂的節奏和建築的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他們以石為紙,以刀為筆,刻出一枚枚印章,挪移揖讓章法自然,分朱布白勻稱平靜,落刀處如蓮花綻放穩妥乾淨,收刻處又似捻針女子小心翼翼。

虛處飄渺似水雲動,實處端然如泰山莊重,增減之處極有分寸,呼應之點巧妙承接。繁處不繁,簡處不簡,險中得穩,平中見奇,白文深邃凝重,朱文跳動空靈。

印章雖小,卻有法度,貌似不經意間,卻包含着無盡的變化。疏可走馬,密僅容針,常常有“絕處逢生”的妙境,怎不令人拍案呢。

一方好印在手,閒暇時賞玩,也是美的享受。美在力道,美在有筆有墨,美在分朱布白處理得恰到好處。

這一枚枚印章是對生活的熱愛,這一枚枚印章也讓這枝古老的藝術之花歡喜綻放,把一些遙遠的時光雕刻得温潤雅緻。

當我欣賞一枚枚印章時,我的心有一種隔世的温暖,請允許我把這份柔軟的情懷放在心中,時時想起,時時動。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