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綠越來越濃時,入夏了,山腳下卻仍一片柔潤的清涼。
在院子裏曬太陽的她,從碟子裏拿了一塊果脯丟進嘴裏,又用指頭撥了下書頁,這移動式的書架是她的想法,卻是常百烽下面一個擅長木工的小夥子做出來的,這書架可以調整遠近,她就算躺在榻上也可以輕鬆閲讀,想換頁的時候只要用指頭翻下一頁便可。
會折騰出這個懶人書架,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她那些丫頭們把她當成易碎的琉璃,重一點的東西也不教她拿,連書都不許她捧,什麼都不能做的情況下,她覺得自己都快發黴了,為了能痛快的看上幾頁書,只能自己想辦法了。
“小姐,將軍又讓人送東西來,我已經讓人抬進來了。”芽興奮得滿眼發光,她本來略顯發福的身材因為陪着盛知豫經歷那場生死關頭,整個痩下去了三分之一,福態的圓圓臉,只剩下小包子臉,竟有了幾分青
少女的鮮研姿態。
“搬進來吧。”手不太能使力,她只能讓隨侍的冬黃扶她起來,自己走進屋子,她只有雙手不利索,腿可沒問題,不需要人攙扶。
梅天驕往別院寄東西已經不是第一次,他隔三差五的打發人往別院送各種東西,自己買的玩意,自己覺得好吃的各種吃食,珍本古籍,她方才看的那本《搜神錄》就是他送來給她打發時間的。
這時幾個小廝已經把兩個大箱籠搬進屋子,芽在她的示意下打開蓋子,裏頭有京城最時興的綾羅綢緞綃紗,知名點心鋪子的
餞果脯,泥阿福,各
絹紗扎的花,木刻猴子…其中有一隻金華火腿。
她指着那比她臉還要大的火腿。
“這是在暗示説我好吃嗎?”冬黃和秋意捂着嘴不敢笑。
“婢子覺得將軍是在暗示小姐,他若回來,讓小姐下廚,他想念小姐的廚藝了。”
“這人在京裏學壞了,要吃什麼直説就好了,還用得着這樣彎彎曲曲嗎?”她再也不看那火腿一眼。
這人老是不回來,淨給她送東西,看了心裏就氣悶。
前兩,常百烽又拿了一卷邸報給她,裏頭有皇帝的諭旨——驃騎將軍梅天驕敕封鳴王,賜宅邸封地,世襲罔替。
他封了王,還是伏羲王朝第一個異姓王。
伏羲王朝歷代以來皆是異姓不封王,也規定非宗室不得封王,新帝即位,推翻了前人制度,讓異姓封王,這個殊遇特例是把梅天驕推上了風尖口啊。
她霍地站起來,手裏捏緊帕子。
“盛娘子為何蹙眉?這可是大喜事。”常百烽看她久久不語,他練強幹、熠熠生輝的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盛知豫。
他想知道關於將軍封王,她有什麼想法。
她已經冷靜下來,調整兩次呼後,慢慢開口。
“常先生以為這是大喜事?”
“這王爵之位可是將軍拿軍功換來的,貴不可言,別人想要都換不來的。”她重新坐了回去。
“也的確是,今上如今還未坐穩帝位,急需將軍這個臂膀,若是坐穩江山,必是明君。天下之事,今明
,
不同,什麼都擔心,哪有完結的一天。”
“盛娘子蘭心蕙質,心如明鏡。”常百烽讚一聲。
“我是個沒有大智慧的女子,小熬人以為巧者勞,智者憂,表現得無能些才不會被浮生浮世所累,才是真逍遙,但是凡事又豈能如願?也只能先求得安身立命再説了。”她抬起眼,眼眸清澈如泉,靜謐的望着常百烽。
常百烽定定的看了會兒盛知豫,點頭稱是。
最後,盛知豫讓秋意收拾了兩身夏挽做出來的夏衣和夾衣,兩雙室內鞋,收拾妥當,給馬車行的驛卒,付了寄東西的錢,讓他送去京城。
到了飯點,她吃了午飯,才剛歇下,芽來報,説孃家的舅老爺們來了。
哥哥們嗎?
她起來換了衣服,又重新拾掇一番,出來見客。
來的是盛知豫的嫡親大哥、二哥,兩人風塵僕僕,一看到她,趕忙放下茶碗,站了起來。
站在她前頭的男子三十多歲,身材拔,穿着藏藍
直裰,留着短短的鬍子,面目白淨帶着笑,在看到盛知豫時,笑容收斂了起來。
略微矮了大哥一個頭的是她二哥,身材因為長年應酬有些發福,一身江青蘇綢開衩長袍穿在身上稍嫌緊迫了些,他們兩人的長相都肖父親比較多些。
“妹妹。”
“大哥、二哥怎麼來了?”她和兩個哥哥或許是因為年紀相差太多的關係,並不親厚,哥哥們又早早跟着父親辦事做生意,練就了一副生意人的油滑狡詐,當年肅寧伯府來提親,大哥趁着祖母去應州訪親戚,不在府中、無人能作主的時候允了她的親事,以為和肅寧伯府成了親家,能得到好處,最後即便祖母得知,從應州趕回來,已經無力迴天,他們一個小小商户,小辦膊哪擰得過肅寧伯府的大腿,只能嚥下氣,萬般無奈讓她出嫁。
“妹妹的事情我們都聽説了,我和你二哥這趟來,是奉了老祖宗的命令,無論如何要把你接回府去。”盛知德心中不是沒有一堆疑問,府裏突然來了皇宮內侍,還帶來聖旨,“皇上將你賜婚鳴王,擇大婚。”京城近
最大的新聞,便是聖眷正隆的鳴王求娶遍地錦繡莊的女兒,三媒六聘一樣不少,據説那女子曾為肅寧伯府嫡長子正
,雙方和離,如今再嫁,最離奇的竟是越嫁越好…
又有一説,此女子因為無出,才讓伯府給休了。
但沒多久,風頭一轉,市井又有傳説,是那嵇家大少爺專寵青樓出身的妾室,寵妾滅,惹得嫡
求去,這一樁樁一件件,眾人議論紛紛,就連宗室貴族也嘆肅寧伯治家不嚴,其
無德,教子無方,一時間肅寧伯顏面無光,成為整個京城的笑話。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沸沸揚揚的傳言,將沈寂已久的京城炒了個熱火朝天。
而梅天驕此舉,更令整個京城有待嫁女的人家都為之扼腕跳腳,有些好事之人暗地譏諷梅天驕沒眼光,而那遍地錦繡莊的女兒是狐狸…但人家可是皇上賜婚,世間多少女子能得到皇帝賜婚?説穿了,就是羨慕和嫉妒作祟罷了。
頂着狐狸名頭,在
火的七月,浩浩蕩蕩十幾輛車,盛知豫讓兩個僕從留守別院,其它的人都跟隨着她回到盛府。
盛府老夫人顧氏一得知孫女將回來,每天總是坐在將馨堂裏等着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僕役遞話回來,放心滿意了才會去佛堂誦經吃飯。
這天,消息傳來,馬車已入城門,進了東大直路,盛老夫人再也坐不住,帶着孫媳婦和丫頭非要到外面去等着,大少和二少
勸不住她,只好和丫頭陪着她到二門的偏廳去候着。
馬車入了二門,正準備要搭竹轎入內的盛知豫,一下車就看見祖母扶着丫頭的手等在那,正朝着她望過來。
“老祖宗!”盛知豫一看見那慈祥又悉的面容,顧不得其它,飛奔過去,撲進祖母的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