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中的人生思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想了許久,也不好下筆的文章,正淌於我的手中。本不想寫的,可是無論出於心靈的指示,還是能為他人的生命之路起到一點點光輝,也就罷了!
從什麼時候起,喜歡上了外國文學,倒不是中國的文字不好。只是靈魂專注於那些有關於生命的探索之中了。一直以來,很留意米蘭·昆德拉的一句話:“小說不是作家的懺悔,而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愛上了歌德的那部耗盡他六十年的力作《浮士德》。故事講訴的是,知識淵博的博士浮士德,為了追求新的生活,將自己的靈魂抵押給魔鬼米菲斯托。這是一條探索新知與體驗的道路,卻同時也是一條走向墮落的道路。無限的追逐之中隱藏著生命的不安與危機。而浮士德自強不息,勇於探索,否定自我的格特徵是他免受墮落淪為魔鬼的奴隸的厄運,最後就在魔鬼帶走他靈魂的時刻,天使拯救了他。由此,聯想到我們的人生,人生的許多時候,我們願意為了我們想要得到的事物而不惜代價的去犧牲,可是這條道路卻是危機四伏的,現實的誘惑太多,中世紀的但丁這樣說過;“貪婪是墮落的原始”許多實際存在的隱患中,往往就是為這樣的慾念所導致的。
帶著人生的思考,中世紀的《神曲》可謂是人生的經典。上面說:“煉獄是為到天堂的旅程,它是一個登上的故事。”我們現世所遭受的苦難往往就是使我們通往幸福之門的鑰匙。臺灣演員林依晨曾經說過:“人的成長中的經歷或許會扭曲人的格,可是你不知道這種扭曲到底是好是壞。”其實,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往往會因為俗世的誘惑,短入歧途,甚至走向墮落,可是,從地獄—煉獄—天堂的路,往往就是伴隨靈魂的不斷抗爭與救贖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的。所以痛苦的時候,請我們堅持我們的理想,用理
的光輝從新點燃屬於自己的路。
最後,還是引用一句話結束“貪婪是墮落的原始,節制理是至善的開始,每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既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