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長相思在長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坐在後院井邊老榆樹下的鞦韆上,嘟著嘴,不開心。因為小鮑子要去走絲路了。聽說絲路上有好多可怕的妖怪,小鮑子這一去可能就回不來了。她不僅是不開心,而且還好傷心。

因為小鮑子不肯帶她一起去,還說…

“小不想聽。”小搗起耳朵,躲著祝晶。

“你不帶小去,小不想聽。”祝晶還是說了。

“小,你還小,我不能帶你去!”

“騙人!小不是笨蛋。你以前就跟舅爺出過海,那時你才九歲,小也滿九歲了,為什麼不能跟你一起走絲路””小好討厭舅爺。早知道舅爺是來帶小鮑子走的,她就…她就…嗚!她好像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知道小丫頭雖然摀住了耳朵,但是還是有把話聽進去;祝晶坐在她身邊另一架鞦韆上,摸著她的頭道:“因為你怕妖怪啊。你不是說絲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嗎?所以我不能帶你一起去。”想到那些可怕的妖怪,小抖著肩膀,倔強地道:“就是這樣小才要跟你去啊…小年紀小,比較軟,遇到妖怪的時候,牠們會比較想吃我,那小鮑子就可以趁機逃跑了…”她是自願要去當食料的啊。

祝晶傻眼,心底登時湧現一片溫柔。

繼續嚷著:“小鮑子如果被妖怪吃掉的話,有好多人會哭的,可如果小、小被吃掉了…沒有人會…”

“我會哭。”祝晶眼溫柔地看著小丫頭說:“我會哭,而且會哭得很傷心。”小訝異地抬起頭,雙手也忘記繼續搗住耳朵。

“小鮑子…你會…哭?”祝晶點頭。

“嗯啊,因為小個子太小了,妖怪吃不飽,我腿又不長,還沒跑掉就被妖怪逮住了,結果最後我們兩個都被當點心吃掉了,你說,這種悲慘的結局,我不該哭嗎?”小怔住,一顆豆大的眼淚滴掛在圓圓的臉頰上。

知道再如何解釋絲路上沒有吃人的妖怪都沒有用,因為小是死心眼的子,一旦相信西域土地上充滿了鬼怪,就會深信不疑很久。因此,祝晶試著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服她。

“丫頭,你想想,假如你跟著我去了,結果妖怪先吃了你,後吃了我,還有誰能來孝順爹?你知道的,爹是那種老會忘記吃飯,天冷時不知道要添衣,陰天時永遠沒帶傘,下了雨就只好淋雨回家的那種人…如果我們都不在家,那麼誰幫我來照顧他?”想起有點胡塗的爹,祝晶登時模糊了雙眼。

他也會擔心的啊。還好爹的官做得小,小闢比較不會做錯太多的事,比較不會隨便得罪人,也比較不會招人嫉妒。

他的爹就適合當個小闢,只是祝晶難免仍會為他煩惱。

忘記吃飯、添衣、帶傘…這些事情對主子爺來說是家常便飯,小不得不同意小鮑子講得有道理。

祝晶接著又說:“所以嘍,丫頭,如果你留在長安的話,我會比較放心一點。”扯開一條上揚的線道:“我放心的話,心頭沒負擔,就會跑得比較快,自然也就不會被妖怪吃掉啦。”小說不出話來反駁。

祝晶又說:“還有啊,如果你待在長安的話,我就可以寫信給你…你見過駱駝的吧?別看牠醜,駱駝可是跑得很快喔,西北驛站有很多公文都是用駱駝傳遞的;牠們不管路途再遠,都可以把我的信從絲路上送回家裡來呢。你已經認得很多字了,不是嗎?我會在信上告訴你好多好玩的事,所以,小:…你會幫我照顧爹的吧?”小不由自主地點點頭,答應了。

祝晶又問:“那你也可以幫忙順便照顧一下恭彥吧?”小倏地瞪大眼睛。

“我不!”祝晶打斷她的話說:“除了爹以外,我其實也擔心恭彥的呢。雖然他很聰明,但是有時讀起書來會太過認真。他可能會趁我不在的時候,拚命抄書,抄到眼睛壞掉,那樣等我回來時,他就認不出我了。我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對不對?所以你會幫我吧?在天的時候找他去看看花;夏天的時候找他去聽聽蟬;秋天的時候,不要到那些種了白楊樹的路上走,白楊多悲風,蕭蕭愁煞人啊;冬天第一場雪飄下來的時候,記得一定要提醒他,天氣轉冷了,請他多珍重…”小越聽越不開心。

“…太多了。”

“什麼?”祝晶終於停下來,眼神帶著詢問地看著小丫頭。

只見小扁著嘴道:“小鮑子你的要求太多了,小很笨,記不起來。”小聰明得很。

祝晶撇嘴暗笑,道“那麼,最後一件事。你再忍一忍,記一下。”小不情不願地聽著。

祝晶說:“幫我照顧我家的小妹妹,她叫做小,個很黏人、很愛撒嬌,飯也吃得很多!可是,她很寂寞。我希望她每天都可以開開心心的。你跟她說,如果真的很想我,想到不行的話,就那唱那首歌吧。”他閉上眼睛,走音地哼著:“光好,花嬌,多美妙…啦啦啦…”小爆出眼淚,忍不住苞著哼唱:“啦啦啦…光好,花嬌,多美妙,風多逍遙,蝶兒翩翩蟲兒鬧,情有意無人和,歌一曲入雲霄…”小的歌聲極為動聽。祝晶牽著她的手,搖著鞦韆,很久都沒有放開。

“你多唱幾次,風會把你的想念吹送出玉門關的。幾個天過後,我就回來了…”突然他轉過頭,抹掉小丫頭眼睛底下的眼淚,咧嘴道:“你看我都這麼犧牲了,還不笑一個。”要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唱歌,要鼓起很大的勇氣呢。小伸出雙手緊捉住祝晶的手,貼在自個兒臉上,顫抖道:“千萬不能被妖怪吃掉喔。”祝晶笑諾。

“我答應你。”長安城西北開遠門是通往絲路的起點。

城門外的高臺上立有一塊石碑,上書:自開遠門至安西兩千裡。

行旅西域的商人、僧侶、異國使者、乃至留學生皆從此門進出。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