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白門寥落意多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樣的子,又和冷宮有何區別?
他,此刻已會牙牙學語了麼?會自此忘了自個的孃親了麼?
十四,到此刻,才懂得當張淑妃之痛。母子相隔,痛,何其深?
有很多次,我很想去求君王,想求他讓十四見一次自個的孩兒。但每一次,猶豫良久,終作罷。十四,不敢見他,不敢面對他的模樣。
十四,不怕他當將手中長劍刺入十四
口寸許不止,十四害怕的是那一刻他眼中的冷靜與平靜。
十四,不想再看到那份冷靜無波的平靜,也不想再為自個當的行徑作任何無謂的解釋。心機如他,又豈會被表象矇蔽了眼目?十四不過觸犯了君王的底線,辱沒了天子的顏面,傷害了他至尊無比的驕傲。
十四的眼淚,自那以後,再也不曾
過。
連思念元瓘之時,也不曾。
淚,也是無用的。十四,為他
盡了珠淚,卻渡不過迢迢的星漢永隔。而今,距離十四見君不足三年,君王果真厭棄了。
或許,每一個被他寵愛過的女子,都曾經如十四這般幻想過,君王對自己的寵是與眾不同的,宛如天際獨一無二的皎皎明月。
明月?明月也曾有圓缺,明月也會下溝渠。沒有哪個女子,能成為他心中不落的圓月,等到幻想破滅,始知月升月落,盈夜不息。
如果可以,就讓十四這樣靜靜老死於深宮之內吧。十四,再也不要傷己傷人了。
可是,任憑十四自個再想要平靜,該來的總歸要來,在這鳳凰宮內,豈能有長久的平靜,就連冷宮內的張氏,恐怕也不能。
寶大二年,立冬。
一早起,內務府就派人來傳旨,今晚,聖駕要在昭陽殿設家宴,各宮各殿的娘娘小主必須要赴宴。
我聽了,只轉身問蘭辛宮人道:“十四,可以請辭麼?”蘭辛還未開口,邊廂傳旨的執事公公已長聲回道:“回娘娘,聖上說了,一個,也不許少了。”我皺眉,面蒼白,卻未再說話。眼下這種局面,相見不如不見。可是,十四,卻做不了自個的主。
蘭辛看我一眼,替我回道:“公公去吧,娘娘知道了。”傳旨之人向我復施一禮,弓身退去了。
我一直呆呆坐在紫宸殿內,心內,哪種滋味都有,最多的,是不安。以前,只覺一更漏太慢,永
太長。此時,卻覺時光飛速,宛如白駒過隙。
再惶恐,不覺已到了晚間,蘭辛走過來輕輕問我:“娘娘待會要穿什麼衣衫?”她和雲鳶不同,雲鳶,會一早依著自個心內之意,為十四先預備好。
我望著她,心內一酸,面上,卻依舊淡淡道:“你隨便去挑一件素淨的來。”蘭辛看我一眼,未再多言,卻向著身後的更衣宮人道:“去,把前些子內務府撥下來的新衣都給娘娘取了來。”小宮人隨即應聲去了。不一會,果真去而復返,一人捧了數件簇新的衣衫來至我面前。
蘭辛溫言向我道:“娘娘還是自個挑一件吧。聖上許久未設家宴,各宮各殿的娘娘小主們都格外看重,娘娘一個人過於素淨,總歸扎眼。娘娘說可是?”這句話,多麼仿似當雲鳶的口吻。我望著自個眼前的新人,忍住痛,淺淺一笑。
起身,自其中一名宮人手中,出一件羅衣,低道:“就這件吧。”蘭辛見了,趕緊笑道:“這件果然好些,娘娘的眼光到底不同。”我只是一笑,哪裡不同?不過是一件綠羅裙。衣襟處和裙角,都繡了繁複的花朵,
美異常。既然,不能著素
,十四今夜,就著盛裝吧!
我輕道:“蘭辛,服侍本宮上妝吧。”蘭辛聽了,面上頓時出一抹喜
。趕緊上前,扶我在銅鏡前坐定。纖手輕移,三下兩下,一副嬌柔的雲墮髻,就現於她手下。
蘭辛柔聲道:“娘娘,可要再勻些粉麼?”我不答,卻自個挑了香粉,在面頰處暈了些許,猶嫌不足,復又抹了些。再自妝匣內,取出鎦金的胭脂盒,指尖蘸了數點,暈於小小的瓣之上。只見銅鏡之中,一張豔麗的嬌顏,兀然突現。
蘭辛在旁附和道:“娘娘這樣妝扮起來,果然比往常好了很多。”我垂下眼睫,再拾起匣內的一支純金步搖,斜於自個的髮髻之上。髮髻之上,原本就有兩支玉簪金釵,此時又多了個搖曳的步搖,蘭辛見了,頓時噤聲。
我只當沒看見,轉身,示意身後的梳妝宮人近前,再自她手中的銀盤內,取過香囊,逐一置於口鼻處細辨,最後,挑了香氣最為濃烈的玫瑰之香,讓她替我係於裙角。
一切收拾妥當,這才起身,輕道:“時辰不早,動身吧。”蘭辛愣了片刻,隨即似大夢初醒般,趕緊應了,轉身吩咐宮人備車輦。自個,則去為我取了外套來。這是我傷愈後第一次出門,小黃門們聽了,即刻在外應道:“回娘娘,奴才們都早準備好了。”我也不等她,自個輕移蓮步,兀自向朱門外行去。
剛出中庭,即看見滿天的星子,一顆一顆,密佈於墨染的蒼穹之上。我揚起小臉,盡力回杏眼中的溼氣,咬緊
瓣,扶著蘭辛的手臂登上車輦。
十四,自幼時起,自恃天資,卻無殊麗,憑了一股驕縱的天,從不肯太過妝扮自己。今夜,十四偏要打扮成這樣俗豔,無疑是在糟踐自個的心。
如果今夜的俗豔,能夠讓鐵血之人徹底對我鄙棄,十四後,則毋庸屢屢這般煎熬,此等鴻門宴,不赴也罷。
紫宸殿之於昭陽殿,最多不過五百步之遙。十四,原本喜愛它是因了離君王最近,此時,才知――遠近,不在長短,而在於人心。
車聲轔轔,我輕輕掀開一角簾幕,遠遠望去。昭陽殿的重簷廡殿頂,高聳如雲,幾要沒入天際。
綺麗的宮燈,灑下一團一團柔暖的光暈,高挑於巨大的簷柱之上,將漢白玉的長階與月臺,映照得亮同白晝。